紙業觀察
【全部專欄作者】    
 
轉型仍是當前中國造紙企業的主要任務
        作者:李洪信       發表時間:2013-07-25   
【文章摘要】太陽紙業的成功就是中國造紙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正是得益于中國經濟的繁榮,我們與全體中國造紙業同行共同走出了一條成功的中國紙業之路。眼下,這條路該如何走下去?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

  參加今天會議的不僅有來自亞洲的企業家,也有從美國、加拿大和英國趕來的同行,非常高興能與全球紙業精英們相聚在美麗的上海,在這里,我由衷地表示: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

  應該說,中國的企業是非常幸運的,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為中國造紙業的快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空間,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為我們帶來的政策紅利。眼下,中國改革的腳步依然堅定,發展仍然是永恒的主題,事實上,這也正是太陽紙業不斷奮斗的信心和動力的來源。

  31年前,我和我的伙伴們從一個作坊式的企業艱難起步,發展成現如今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的集團公司,靠的就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十幾年前,當企業發展遇到規模瓶頸的時候,我們相信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前景,努力探索企業的轉型和國際化之路;六年前,全球金融危機最兇猛的時候,我們認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我們逆勢而為,用果敢和信心完成了一次新的跨越。

  太陽紙業的成功就是中國造紙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正是得益于中國經濟的繁榮,我們與全體中國造紙業同行共同走出了一條成功的中國紙業之路。

  眼下,這條路該如何走下去?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因為,我們正面臨著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持續低迷的全球經濟形勢,在歐洲,債務危機仍未消除,在美國,經濟仍存在潛在下行的風險;在中國,“增長”已經減速;在造紙行業,產能過剩,成本上升、利潤下滑以及互聯網和新媒體的沖擊等問題也困擾著行業的健康發展。

  所以,作為一個與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的行業,無論是經濟大環境,還是行業小氣候,中國造紙行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期。

  相信大家跟我一樣,非常關心中國造紙企業當下的現狀和未來走向,借此機會,我從三個方面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階段性的產能過剩推動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造紙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成就了中國造紙產量全球第一的榮耀,這一成績來之不易。但中國造紙業的基礎薄弱,一直在走彌補短缺、追趕型的發展之路,粗放型的發展在創造了高速度、高增長的同時,也形成了投資過熱,引發了行業的產能過剩。2006年,中國新增的造紙產量高達1399.73萬噸,2007年新增產量982.94萬噸,這兩年新增加的產量相當于2000年全年的產量,這是中國造紙產量增長最迅猛的時期,由于當時造紙形勢一片大好,眾多企業紛紛加大投資,搶占市場份額,產能的年均增速超過14%,最高達到了25.9%。2008年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造紙業投資熱開始退燒,新上項目明顯減少,但幾年前新上項目產能持續釋放,產量依然增長很快,2009和2011年的新增產量接近1000萬噸,直到2012年,產能增長開始放緩,去年新增產量只有341.2萬噸。

  投資過快和產能過剩形成了產業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是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能較為分散,產業集中度不高,一方面是出現階段性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落后產能和小企業仍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因此,自2008年以來,這種矛盾也成為加快造紙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上水平的重要動力,近幾年來,隨著產量增幅不斷下降,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造紙業也正在發生著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一是造紙行業的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一批大型企業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整合,規模不斷擴大。根據紙業商會(CPICC)的統計,2000年,中國年產量超過100萬噸的造紙企業為零;2010年,中國年產量超過100萬噸的造紙企業有12家;到2012年,中國已有16家制漿造紙企業年產量超過100萬噸。這其中,玖龍紙業成為中國首家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造紙企業。

  二是造紙企業更加重視綠色、低碳發展,環境保護成績明顯。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通過一系列嚴格的環保措施,一大批技術水平落后、規模實力弱小的企業和落后產能被迫退出市場,節能減排成果顯著,尤其是COD排放大幅度下降。

  三是造紙行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產業鏈不斷拉長。以太陽紙業為例,我們成功開發了新的溶解漿工藝和技術,并在溶解漿水解液中提煉出木糖、木糖醇等產品,不僅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使企業開始向生物質產業領域延伸,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四是企業的經營水平和管理結構不斷優化。在經歷了困難考驗和市場化洗禮后,企業投資決策更加趨于理性,更加尊重市場規律,逐漸改變傳統管理模式,不斷與現代企業管理和國際化標準接軌。一些企業在優化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原料結構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當前,轉型和調整正在成為中國造紙企業的共識,也成為行業走出困境,實現轉折的重要途徑。在一批大企業的帶領和推動下,中國造紙產業的結構正在不斷優化,行業的整體質量正在穩步提升。

  第二,轉型仍是當前中國造紙企業的主要任務

  中國造紙企業的轉型既有來自行業內部力量的推動,也有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

  首先是與國際接軌的要求。目前,全球十大紙業公司大部分都實現了林漿紙一體化,而中國紙業公司仍未形成自己的林紙產業體系,缺乏自制商品漿,優質纖維原料主要依賴進口,原料成本受外部影響較大。

  第二是政府的持續推動。近年來,部分紙種新增產能集中投產,造紙行業結構矛盾日益突出,政府為此制定了一系列推動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支持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第三是行業發展必然經歷的過程。雖然中國造紙產量已連續多年實現全球第一,但產業集中度依然不高,目前中國造紙企業約有3000多家,全行業平均規模不足5萬噸,超過1000萬噸的企業只有一家。很顯然,這種規模和結構不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

  第四是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目前,造紙行業普遍存在“四個一樣”:設備一樣、原料一樣、產品一樣、市場一樣。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沖出重圍,就要打破傳統,顛覆觀念,進行自我創新和改革。

  中國新一屆政府已確立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給造紙業的轉型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造紙企業必須從數量主導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加快產業轉移和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技術創新,朝著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現代化大工業方向發展。

  由此可以預見,在近一個時期,調整和轉型的推進,將使中國造紙行業洗牌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一大批跟不上發展形勢的落后企業將被淘汰,一大批中型或大型企業將實現兼并重組,產業整合將持續深入進行。

  當前,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挑戰,新型閱讀終端正快速取代傳統的報刊雜志,這對新聞紙、銅版紙等文化紙市場需求的打擊幾乎是致命性的。時代的變革正在讓一個傳統的紙種萎縮、或許消亡。二十年前我們不會意識到,十年前也不會想到,甚至兩年前我們都沒有這么迫切的感受。但是今天,這一切已經真切、真實的發生了。因此,我們一定要面對現實,勇于迎接挑戰,打破傳統思想束縛,在新形勢下,轉型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第三、轉型是中國紙業“走出去,引進來”的新機會

  當前,無論是技術、裝備的現代化,還是原料、資源的國際化,中國造紙行業都將是全球造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國企業需要走出去,優化配置國際資源,建設與國際一流企業接軌的林漿紙一體化企業;國際紙業巨頭也將中國視為一個重要的市場。對于任何一個造紙企業來說,擁有國際視野、全球資源和中國市場,將成為掌握未來、引領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毫無疑問,中國造紙行業正在進行的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在轉型的形勢下,政府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簡化或取消一些審批手續,發展環境將更加開放和包容,政府鼓勵造紙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支持中國企業到國外收購林地建設漿廠,支持引進國際優勢資本和企業進入中國。

  在轉型的環境中,行業格局將發生變化,兼并重組將成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式,這也為國外大企業參與中國造紙企業兼并重組和轉型升級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轉型的要求下,中國造紙企業將進一步尋求技術、裝備、管理的國際化,一批新技術改造和升級項目必然啟動,這是中國造紙行業繼持續投資之后的又一個新的增長點。

  太陽紙業是較早開始國際化和“走出去”的中國造紙企業,我們成功引進了世界一流的造紙裝備和技術,與世界紙業巨頭——美國國際紙業(IP)進行了成功的合作。在資源戰略上,太陽紙業率先走出國門建設原料基地,在老撾建設原料基地和制漿項目,打造完備的東南亞地區原料供應體系。目前,除太陽紙業外,玖龍、理文、中紙等一批大企業也都已成功地走向國際市場。

  同樣,中國巨大的市場也是國際大企業心儀的寶地,國際紙業、斯道拉恩索、芬歐匯川、福伊特、美卓、安德里茨這些造紙界的國際巨頭早已深耕中國多年,并在進一步加強本土化,為中國造紙業注入了更多的國際元素,帶來了創新發展的驅動力,成為更多國際大企業進入中國的成功樣板。

  中國造紙產業也將繼續與全球紙業接軌,全面參與全球產業格局的調整,成為全球造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的中國造紙業,也是世界的造紙業;中國的機會,就是世界的機會。中國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號召,中國造紙企業也在努力追逐著自已的“中國夢”。中國紙業的夢想,也是世界紙業的夢想,更是在座各位企業家共同的夢想!相信在這個以轉型升級、并購重組為重要方式的關鍵時期,在這個全球最大、最活躍的市場中,中國的企業和外國的企業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找到實現自我夢想的新起點。

  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實現我們共同的夢想而不懈努力。

(本文是李洪信先生2013年6月17日在上海召開《第十四屆亞洲漿紙業前景展望大會》上的講話)

    本文為《紙業網·紙業觀察》專欄文章,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轉用,其他媒體不得改寫。經同意引用時,應保證引用內容與原文章內容語意一致。
  作者介紹
李洪信,男,山東兗州人,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黨 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1982年,他帶著全村父老鄉親的囑托,把一個靠3萬元貸款起家的作坊式村辦造紙小廠,發展成為現擁有員工10000余人,資產總額120億元、年生產能力300萬噸的國家大型上市公司。企業先后榮獲“中國造紙1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全國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全國誠信守法企業”、“特級(AAA)信譽企業”、“山東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
 ♦ 造紙產能集中釋放出現階段性飽和
 ♦ 李洪信:練好內功發現價值
 ♦ 央企中冶紙業欠債不還的底氣何在?
 ♦ 被遺忘的群體:紙媒廣告業務員
 ♦ 誰在給造紙業抹黑?
 ♦ 啟東王子排海項目永久叫停給造紙業的警示
 ♦ 小發行大傳播——互聯網反哺傳統紙媒
 ♦ 紙媒的憂與優
 ♦ 下個十年,新聞產業將解體,淪為社會活動?
 ♦ 翟京麗出席僑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