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非常贊同很多企業家的看法,其實目前的增速放緩不只是絕對量的放緩,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一些不能適應環境的,不能適應變化的企業在慢慢的縮小它的產品,而更好的一些企業,更有競爭力的企業實際上是在調整過程當中成長。對中國這個市場來講,其實我相信目前我們在中國紙業面臨的情況,其實在其他發達國家過去遇到過,在其他行業也曾經有過。就拿這十多年來說,我覺得我們經歷了IT的泡沫,互聯網的泡沫,房地產的泡沫,最近包括中國的4萬億投資以后,目前我們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作為我們這個行業來講,其實還有一些特殊的問題,普遍的問題我們的土地,我們的人工,我們的資金成本,我們的戰略性的資源,比如剛剛談到像森林資源,這些戰略性資源的成本都在上升,而且長期來講也是處于上升的渠道。還有一個中國的環境,環境的保護,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們這個行業面臨的一些特殊的問題,我們有很多老的一些廠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所以,這是我們面臨的一些挑戰。
但是,整體來講,我覺得中國的紙業在世界上相比我們還是增長比較快的一個地方,而且我們人均紙的消費和發達國家比還有相當的距離,而且中國城鄉差別很大,還有很多市場空間可以往前走。所以,我們對中國的市場整體來講充滿信心。
第二個對于現在大家講冬天,其實一年有四季的變化,冬天也未必不是好事,冬天有冬天的作用,如果有一個暖冬,第二年春天的流行病就會特別多。所以,我覺得冬天是讓我們這個行業里面練內功,優化,增強我們競爭力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只有經歷了一輪一輪冬天的洗禮,我們的身體會越來越強壯,我們才會從一個造紙大國向造紙強國邁進。
作為企業來講,根據我們的一些體會和經驗,我們的做法跟大家做一下分享。在冬天里面怎么調整?我覺得第一個我們在中國的企業有中國的國情,所以說第一要跟黨走,因為今天開三中全會,這個大的宏觀背景大家一定要清楚。很多我們以前可能十年,二十年的一些發展的思路,成功的經驗,在未來的十年不一定適用,在《進化論》里面有一句話,不是最強的,不是最大的,不是最聰明的能適應下去,而是最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這種物種能生存下去,作為企業也是一樣。
作為企業本身來講,我覺得第一要練內功,外邊講合作。內練內功怎么講?以前我們在擴張,不斷的搶地盤,因為中國發展很快,到現在這個階段,劉總講要做一些減法,我覺得我們要做一些調整,第一就是產品要做調整,我們企業生存的基礎是客戶,我們怎么給客戶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讓客戶賺到更多的錢,或者降低它的成本,這個我們企業如果給用戶做到這么一點,然后我們本身才能跟著用戶一塊兒去成長,這是我們的一個理念。
所以,剛才談到以漿為例,我們和很多漿廠不一樣,我們建在海邊,港口,這決定我們很多資源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做出適應不同紙種的漿的特性出來。所以,我們最近也是在做一些特種漿,對于某些企業,某些行業是特種漿,進一步提高它的產品的品質,然后進一步降低它的成本,這是我想我們應該做的。
作為紙品來講,怎么從長遠來講,是做一些有發展前景的。第二就是成本方面,成本的節約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其實我們消滅浪費的過程其實也是提升我們產品品質,增強競爭力的過程。在亞太森波內部每年都有持續改進計劃,每年都有持續改進的項目,最近我們也在做精益生產,我們有七種浪費,怎么把七種浪費降低下來,包括因為我們在本土,我們供應鏈比較起來更近,所以我們可以有效的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和供應鏈的庫存,我們很多客戶應該也會體會到這一點。所以,還包括其他一些成本的節約,我相信這一點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第三個就是我們的服務。因為一個產品,用戶要求是全面的解決方案,除了我們產品本身,高質量的產品本身,我們還要把服務跟上去,根據用戶的需求去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第四種調整,其實楊總也提到過,就是地區區域的優勢,以前擴地盤的時候很多地方大家的布局不一定考慮的那么長遠,這個時候怎么做一些調整,我們能夠有效的通過區域的調整降低我們的供應鏈,降低我們的成本,來優化我們的服務,我覺得這個從后面也是大家可以考慮的一個方面。
還有一個就是渠道,渠道的調整,就是渠道怎么去精耕細作,怎么離用戶端更近一點,把控能力更強一點,這一塊其實我們也在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但是我們相信這一點以后也是未來我們要做調整,提升我們效益,提升我們生存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是從商業層面。
從企業文化的層面,我覺得以前我們很多投資是投資在硬件上,設備上,產能上講的比較多,后邊其實一個企業要建百年企業,基業常青,其實人才、組織、流程,還有我們做事的方式,現在講的比較多叫文化,這一方面是非常重要,就是一個企業的軟實力。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冬天,大家在這一塊,就是在軟件的方面需要加大一些投資。這是我們對內部企業怎么做調整。
外部我們的建議就是可能大家要做一些因為以前叫競爭,我們以前學的一些觀念叫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這種概念。但是,實際上現在的市場講是競合,構造競爭和合作,競爭就是盡量避免惡性競爭,就是要有底線的概念,大家競爭一定要理性。第二個就是合作,包括上下游的合作,包括同行內部的合作,包括機器廠家和生產廠家的合作。我覺得大家只有群策群力,共同提升用戶端的價值,這樣的話,我們這個企業會越做越好,我們行業也會越來越走向健康和永續。
(本文根據在第六屆中國紙業發展大會上的發言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