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集團的發展歷程
   華泰集團始建于1976年,是由一個僅靠56萬元資產、35名員工起家的小造紙廠發展起來的。建廠初期,由于廠房設備落后、產品單一,企業發展也曾經歷過舉步維艱的關鍵時期。直到1983年,華泰集團總裁李建華升任廠長后,認清形勢,大膽決策,從鄰縣兩家造紙廠購買了兩臺因破產而閑置的紙機,投產后,使企業年生產能力一下子增長了5倍,產值、利潤均較以前翻了一番,企業發展有了轉機。1987-1989年間,華泰集團適時瞄準市場缺口,不斷增上新的紙機項目,實現了產品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由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的根本性轉變。到1989

(車間一景)
年底,華泰集團已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中型造紙企業,人均利稅躍居山東省造紙行業首位,并在東營市率先跨入"國家二級企業"行列。

  從1990年開始,華泰集團實施"求高求大"發展戰略,積極向產品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企業大規模、大投入、大產出方向發展。自此,企業步入了"滾雪球"式持續迅猛發展的快車道。"八五"期間,先后投資2.5億多元進行大的技術改造8次,使企業年生產能力增長了15倍,并由單一的、低檔的書寫紙、有光紙產品發展到了中高檔膠版紙、銅版紙、白板紙、高級靜電復印紙等多種產品系列,企業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先后被列為全國行業百強企業、行業50佳經濟效益企業和山東省經濟效益排頭兵企業。與此同時,作為山東省首批50家股份制試點單位之一,于1993年進行了股份制改組,建立健全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


(ISO標準恒溫恒濕實驗室)
  "九五"期間,華泰集團緊緊圍繞"設備現代化,產品高檔次,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振興中國造紙工業"的指導思想,在積極引進、消化國內外先進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先后投資16多億元強化技術改造,陸續對原有落后紙機進行了淘汰改造,引進國外關鍵技術設備增上了兩條現代化2640生產線,使企業技術裝備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為了迎接入世挑戰,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要求,2000年以來,華泰集團總投資8億元多元增上了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16萬噸高級彩印新聞紙生產線,該生產線除主機部分從德國福伊特公司整體引進外,還先后引進了世界6個國家的先進輔機設備,不僅自動程度、生產效率效益、產品質量檔
次高,而且實現了水的全封閉循環使用,噸紙耗水不足15立方米,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于2001年10月份投產后,當月扭虧為盈,2002年使華泰集團產量、收入均翻了一番。目前,華泰集團正在突擊建設另一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年產20萬噸輕量涂布紙項目,該項目屬國債帖息重點支持項目,總投資13億元,將于2003年6月份建成投產。

  在加速技術改造的同時,華泰在管理上,大膽創新,積極向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管理邁進。在此基礎上,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通過兼并聯合相關產業企業,走低成本擴張的路子,積極培育規模經濟優勢。分別于1997年7月、1998年2月兼并了東營市化工廠和東營市新華印刷廠,并相繼與大眾報業集團合資組建了大眾華泰印務有限公司,與山東省印刷物資公司合資組建了東營華盛紙業有限公司,使企業形成了造紙、化工、印刷產業頭尾相接、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現代化管理設備)

  通過強化技術改造,變革企業管理,到2002年底,華泰集團技術裝備、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檔次、企業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企業競爭力大大增強,也有效地推動了企業規模實力、經濟效益的持續、迅猛增長。2002年,華泰集團實現銷售收入達23.6億元,年創利稅4.84億元,綜合經濟效益自1996年以來一直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主導產業造紙年生產能力、銷售收入、利稅、利潤均較1995年增長了7-10倍,企業也由山東造紙工業的排頭兵發展成了中國造紙工業的領頭雁。

  華泰集團的發展歷程是"發展是硬道理"的真實寫照。迎著新世紀的曙光,華泰集團正向著更高的奮斗目標闊步前進!


相關鏈接:華泰集團的四次大飛躍
     
華泰集團創新與發展戰略的實施
      
實施綠色生命工程 建設環保生態紙業
 
公司地址:山東·東營·廣饒
公司網址: http://www.huatai.com E - mail: htltd@huatai.com
郵 編: 257335  電 話: (0546)6888808 6888701  傳 真: (0546)6888018 3961597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