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書法愛好者胡官印得到一張散發著淡淡竹香的紙。“筆觸到這張紙的時候,筆峰綿柔而舒長,點畫起止順滑到仿佛是在一匹布上書寫!彼袊@道。 這張紙是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起良村的造紙匠人以大熊貓糞便為原料,用制作“蔡侯紙”的古法造紙工藝生產的“熊貓紙”。 起良蔡侯紙博物館館長劉曉東告訴記者,起良村造紙業始于漢朝,興于兩晉。改革開放后,隨著當地人口流動和產業轉型,村里各家紙坊逐漸關閉,他記憶中家家戶戶造紙的盛況再也沒有出現。 從村小學校長的職位退休后,劉曉東致力于讓“蔡侯紙”重獲新生。 沒有傳統工具,他動員有造紙經驗的人按回憶復制,再一遍遍改進;沒有傳統技術,他帶領老藝人嘗試一道道工序,再一次次試驗。 終于,2010年3月16日,他以楮樹皮為原料,依靠蔡倫發明的造紙古法,重現了“蔡侯紙”。 起良村“蔡侯紙”的制作工藝涵蓋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浸泡、蒸皮、踩皮、踏碓、切番、打漿等工序環環相扣,其中一道稍有差錯,造出的便是廢品。 “蔡侯紙”的重生,讓劉曉東大受鼓舞。他想到,大熊貓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起良村又毗鄰陜西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能否以大熊貓糞便為原料,用“蔡侯紙”的古法造紙工藝生產“熊貓紙”? 有了這個想法后,劉曉東多次到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交流,尋求“原材料”。經過三年數百次的試驗,他在2017年成功造出了“熊貓紙”。 “熊貓紙”以大熊貓糞便為主料,加入一些獼猴桃、藤蔓和楮樹皮后按照“蔡侯紙”工藝流程生產!捌胀堄心鞠悖兄裣。色澤自然素雅,紙質細膩柔韌”。 “熊貓紙”的出現讓起良村“蔡侯紙”備受關注。 “專門搞書畫的藝術家對紙要求很高。我們的名聲打出去后,很多人都來這里求紙,在我們的紙上寫完畫完了還拍下來給我看。”劉曉東說。 現在,起良村不僅生產紙,還建立了起良蔡侯紙博物館,接待全國各地中小學生、外國留學生、海內外藝術家等,讓更多人關注、了解傳統造紙技藝。 劉曉東認為,造紙術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載體,是一種“大文化”!啊茇埣垺汁h保,紙質又好,還把大熊貓和造紙術這一古代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結合起來! 未來,劉曉東有自己的計劃。“年輕人想來學造紙,我自己掏錢給他們付工資,也得讓他們學。”他希望起良村造紙產業能夠恢復,古法造紙技藝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