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10月17日接受發審委考驗的龍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利得”),卻于上會前夜“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而取消審核,再次抱憾A股。 而當天上會的中科海訊、嘉美包裝、銳明股份、科安達4家企業,均順利闖關IPO。 作為國內瓦楞包裝生產行業龍頭、“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龍利得在資本市場的遭遇,卻是一波三折。 龍利得曾經是一家新三板公司,2017年5月,其提交了創業板IPO申請。不過在2018年1月首次上會時,遭到了證監會無情否決。 不久之后,龍利得還籌劃與上市公司*ST工新(600701.SH)重大資產重組,但是短短兩個月后計劃告吹;到了2018年11月,其由“龍利得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龍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度沖刺IPO,仍然遺憾收場。 二度闖關前夜取消申請 招股書顯示,龍利得從事瓦楞紙箱、紙板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生產基地在安徽和上海,服務客戶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涵蓋食品飲料、日化家化、糧油、家居辦公、電子器械、醫藥醫療等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龍利得2015年8月掛牌新三板,2017年9月摘牌,其間于2016年2月開始接受上市輔導。 從歷程來看,2017年6月9日,龍利得招股書預先披露,2017年12月20日預披露更新,擬申請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是東吳證券。 不過在2018年1月,龍利得首次上會就遭到否決。 當時發審委重點關注龍利得的五大方面問題,包括實控人及其關聯方大額無息拆借資金;紙箱收入、毛利占比逐年上升,紙箱銷售量與銷售收入增速較高,前五大客戶集中度較高;供應商關聯關系及股權轉讓;新建產能是否能夠有效消化等問題。 以實控人大額資金拆借為例,報告期內,龍利得存在向實控人徐龍平及其他關聯方大額無息拆借資金用作臨時周轉的情形。2014年至2016年,上述資金拆借的發生額約為1.51億元、1.65億元、2.05億元,發審委要求其說明拆入資金的用途,短期資金拆借的合理性、必要性。 此外,2014年-2017年1-6月,龍利得瓦楞紙箱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8.28%、99.81%、100.79%、78.09%,瓦楞紙板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0.97%、54.40%、64.94%、47.5%。發審委重點關注其新建產能能否有效消化等問題。 盡管歷經IPO被否,龍利得并未放棄曲線登陸A股的想法。 2018年3月14日,*ST工新的一則停牌重組公告透露,其擬以支付現金及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徐龍平、張云學等人所持龍利得股權。 遺憾的是,短短2個月后,2018年5月15日,*ST工新宣布由于與龍利得及其股東就交易條件等未達成一致,因此決定暫不將龍利得納入重組標的范圍。 2018年7月,龍利得再度進行上市輔導備案登記,第二次向A股發起沖刺。不過這次,它改頭換面,由“龍利得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龍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30日龍利得披露了第二次IPO的招股書,并在2019年3月底更新了招股書,仍希望登陸創業板,保薦機構也仍是東吳證券。 關于上會前取消審核的原因,10月21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撥打龍利得招股書中披露的公開電話,但是電話多次顯示正在通話中。 “取消審核的原因很多,有些是企業主動向證監會申請撤回申報材料,有的則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睖弦晃槐K]機構人士分析指出,“取消審核與暫緩表決類似,也可能上會前遇到重大的突發性事件,比如同行舉報或媒體報道等! 產能消化陷入挑戰 從經營業績來看,龍利得的表現并不遜色。 2019年3月的最新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龍利得分別實現營收5.85億元、6.42億元、8.61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為5031.01萬元、5725.51萬元和8875.58萬元。 即使是扣非凈利潤,龍利得近三年也達到4362.78萬元、5458.67萬元、8356.12萬元。 從龍利得的客戶名單來看,可謂明星客戶云集:立白、欖菊集團、益海嘉里、和黃白貓、恒安、伊利、魯花、中糧、中鹽等身影出現其中。 以2018年為例,龍利得的前五大客戶分別是日化家化領域的立白、糧油領域的益海嘉里、食品飲料領域的上海強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日化家化領域的欖菊集團、食品飲料領域的美國沃倫(Whalen)。 不過,客戶集中度較高仍然是繞不去的“檻”。前次申報時,發審委就關注到龍利得前五大客戶集中度高的問題:2014年-2016年,其前五大客戶營收貢獻占比達到51.7%、56.19%、44.57%。 二度IPO,龍利得的前五大客戶仍較為集中。 2016年-2018年,龍利得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為44.57%、51.69%、45.6%,而同期前十大客戶營收占比則為68.81%、65.15%和62.85%。 此外,在首次IPO被否意見、證監會2019年3月的反饋意見中,龍利得的瓦楞紙板產能利用率不高、新建產能消化問題,備受關注。 從收入結構來看,龍利得“以紙箱業務為主、以紙板業務為輔”,2016-2018年,其瓦楞紙箱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9.68%、94.86%、 85.42%,瓦楞紙板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9.08%、65.1%、84.35%。 值得一提,此次IPO,龍利得擬募資約4.21億元,其中逾2億元擬用于擴建智能高效印刷成型聯動線與智能物聯網及倉庫管理項目、配套綠色彩印內包智能制造生產項目等新增產能。 前次IPO中,發審委要求龍利得“結合現有產能、在建產能、擬募投產能等情況,說明新建產能是否能夠有效消化! “這個行業對紙價比較敏感,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甚至已經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10月21日,一位紙品供應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而同行業中,美盈森(002303.SZ)、合興包裝(002228.SZ)、新通聯(603022.SH)、吉宏股份(002803.SZ)等均已上市。 盡管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191項專利,龍利得也在招股書中承認,“所在的包裝行業分散,前 10 大企業市場占有率合計不足10%,市場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總體呈現出研發能力不強、規模經濟不足、轉型速度緩慢等特點。” 相比龍利得一波三折的上市遭遇,嘉美包裝就顯得順利許多。 10月17日,嘉美食品包裝(滁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美包裝”或“公司”)首發申請獲證監會通過,將于深交所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A股不超過 9526.31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0%。據招股書顯示,嘉美包裝擬募集資金81386.56萬元,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于二片罐生產線建設項目(嘉美包裝)、三片罐生產線建設項目(簡陽嘉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二片罐生產線建設項目(臨潁嘉美)等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嘉美包裝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主營業務是食品飲料包裝容器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及提供飲料灌裝服務。嘉美包裝的主要產品包括三片罐、二片罐、無菌紙包裝和PET瓶,主要用于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即飲茶和其他飲料以及瓶裝水的包裝,同時提供各類飲料的灌裝服務。嘉美包裝的主要客戶包括養元飲品、王老吉、銀鷺集團、達利集團、喜多多等國內知名食品飲料企業。 據了解,嘉美包裝始終秉持“打造全產業鏈的中國飲料服務平臺”的理念,攜手知名客戶進行全國布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消費品包裝制造企業和較大的三片罐制造企業之一,中國領先的金屬罐供應商,中國灌裝產能較大的金屬包裝公司,在金屬包 裝領域具有突出的市場競爭力。 未來,嘉美包裝將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生產基地為依托、以服務能力為保證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政策、充分的市場容量及公司自身的優勢,不斷探索適合企業成長的發展路徑,同時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平臺,進一步增強資本實力、提高產能、擴充產品種類、優化生產布局,進一步提升涵蓋全產業鏈的綜合包裝解決能力,繼續保持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的優勢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