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11時14分,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清洋工業園一紙箱廠內,一名工人被機器設備“咬”住右手,情況緊急,急需救援。接到報警后,福山區消防大隊蒲灣街中隊立即趕赴現場處置。 紙箱廠一工人右手被機器"咬"住 消防員到達現場后發現,被操作機器死死咬住右手的是一名中年男性工人,無法取出的手臂呈現出骨折的癥狀,男子面無血色,表情十分痛苦。 經過仔細觀察,消防隊員發現,卡住工人右手的機器是實心螺旋滾軸,破拆極為不易且時間較長,如果貿然施救必然會給受傷人員帶來二次傷害。短暫商量后,消防員決定通過手工倒轉滾軸的方式,讓咬手的機器主動將工人的手臂“吐”出來。 就在消防員尋找機器中心軸承、打算手動倒轉的時候,守護在被卡男子身旁的工友們紛紛主動上前,一起幫助消防員撬開機器主蓋。 經過十分鐘的緊張救援,工人被咬住的手臂終于被安全取出并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常見安全問題有哪些? 在工作時,機械操作人員一定要集中精神、謹慎操作,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傷害。同時,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避免事故發生。除此之外,還應當注意: 1、容易受傷的部位:手臂、手指、腳掌。我們通?吹降臋C器咬人的事故,大多是手臂被卷入機器。但是,手指和腳掌也很容易被機器卷入,曾經就有過這種血淋淋的案例發生。 2、引發事故的原因:在操作過程中,存在僥幸心理,看到機器運轉速度變慢就伸手去清理機器里的灰塵、紙屑等雜物;不按操作流程來操作,憑借自己的主觀想法來隨意更改操作流程;機器關閉后,手不小心觸碰到機器開關,導致機器啟動造成傷害。 3、如何避免“咬手”事故發生:一定要按照規范使用;操作機器時注意力要集中,身體疲勞時要休息一會再操作;在操作時,操作人員手要與滾動軸保持適當距離;如需要用手處理,應先關掉機器電源,再用手操作;工人現場操作時至少要有2名員工,這樣在事故發生時可以及時相互救援。 五大安全“殺手” 1、不良操作習慣的安全隱患 比如,印刷品表面出現紙屑或臟點時,操作人員常在機器運轉時徒手去除臟,由此引起的事故較多。稍有失誤,手指就有可能進入印版滾筒空當處。如果是懸空操作而沒有依托,很可能將一只手帶進滾筒,而造成軋手事故。 2、不遵守車間生產規范 曾聽一個網友說,他們印刷車間發生了一起安全事故:印刷機把一個員工的手給絞沒了。而造成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這名員工穿了拖鞋上班,結果拖鞋打滑,為了抓住東西,自己將手伸進了印刷機中。 3、生產配合不夠默契 也看過這樣的消息,一名工人在清洗橡皮滾筒時由于同伴不知道,按下了點車按鈕,結果這名員工的手就被卷進了印刷機中。當然,由于設備安全性能的改進,這種事故在大大的下降。 4、設備設計的缺陷引起的安全事故 過去的老機器由于安全設計達不到位,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由機器造成的工傷也是屢屢發生。如今隨著高端機器設備的改進,由于設備單方面的問題引發的事故正逐漸減少。 5、企業安全培訓不到位 防患于未然。對員工進行定期安全培訓的企業,工傷事故的出事率要比車間里沒有安全制度的企業低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