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雙11”即將到來的上億件包裹,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的問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近日,國家郵政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司法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商務部派出調研組,在北京、陜西、重慶、遼寧、湖北、浙江和廣東等地開展了快遞領域包裝情況摸底調查。 眾所周知,我國快遞業務量巨大,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長。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超過500億件,僅在“雙11”當天國內主要電商企業產生的訂單就超過10億件,而每日10億件訂單在今后或成常態。面對如此眾多的包裹,快遞包裝浪費和污染問題愈發突出。社會各界也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因如此,快遞包裝回收利用工程有了明顯的進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快遞包裝回收方面,社會和企業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回收渠道也是多種多樣,但在快遞包裝再循環、二次利用方面,還需要更多的嘗試。 走在快遞包裝回收利用這項重大工程前面的是電商與快遞企業。從去年開始,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平臺菜鳥就推出了回箱計劃,一年多來不斷對快遞包裝回收利用工作進行升級改進;今年4月,蘇寧物流啟動“10000+綠色燈塔”的社區回收點建設,隨后向社區投放快遞回收箱;近兩年,京東的紙箱回收循環利用工作也發展得很快,今年9月,京東將紙箱回收活動推向了全國。 事實上,近幾年,對于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電商與快遞企業的態度明顯有了轉變,但由于整個社會的環保消費意識還比較薄弱,企業不得不想出一些方法來激勵消費者。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快遞包裝回收過程中,企業都會給消費者一些獎勵,大部分都是積分獎勵,比如,京東鼓勵消費者將紙箱回收并給予相應的京豆獎勵;菜鳥在今年夏天推出了消費者用閑置快遞箱兌換雪糕和綠植的活動。 據記者了解,社會上投放的快遞回收箱里的紙箱是供消費者寄快件時再次使用的。比如菜鳥與蘇寧回收的紙箱都是免費提供給到店寄件的消費者使用。這種利用方式實現了快遞紙箱就地循環利用,可以說是最直接、最便捷的循環流通方式。但是,面對如此眾多的快遞包裝,僅僅靠消費者的再次使用顯然不夠。 在整個電子商務產業鏈中,使用包裝最多的應該是電商企業與快遞企業,如果這些企業能夠將快遞包裝回收后再次利用,將會有效推動快遞包裝的再循環。當然,這項工作也面臨著很多實際的困難,比如回收成本高,沒有完善的體系等。盡管如此,這項工作也并非很難實現。據悉,從今年開始,菜鳥聯手天貓超市推廣使用回收紙箱發貨,天貓超市將使用回收的紙箱裝運商品,將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中。 菜鳥與天貓超市的嘗試為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也讓這項工作有了更多的可能;蛟S未來生產制造企業也將加入到紙箱回收利用的隊伍中,快遞包裹回收的新玩法將會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