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中國報業協會組織的采訪活動來到宜興。清爽的空氣讓人格外舒心,宜興市委書記王中蘇告訴記者,宜興的樹葉上沒有什么灰塵。綠色經濟正成為宜興的新“名片”,憑借“綠色”引擎,這座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生態示范區、國家生態市等榮譽的城市,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上位列第七。
“中國環?唇K,江蘇環?匆伺d,宜興環?喘h科園!币伺d有國內唯一一個以環保產業為主題、面積達212平方公里的國家級高新區——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園區擁有七大國際清潔技術對接中心,十大“國字號”平臺。1500多家環保設備生產企業、3000多家配套企業、2000多個品種,10萬名環保產業從業人員聚集于此,是目前全球面積最大、企業最密集的環保產業集聚地,年產值超過500億元。宜興的環保企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
1976年,宜興高塍公社農機廠研發出一臺純水離子交換柱,這是該市擁有的第一個環保企業。1992年成為國家級高新區后,宜興市的環保產業邁入新階段。1993年,高塍鎮的環保企業達到了228個,產值達6億元,成為當時全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的佼佼者和領頭羊。歷經40多年的發展,宜興的環保產業已涵蓋“水、氣、聲、固、儀”五大主導領域,水處理產品銷售更是占據了國內市場“半壁江山”,裝備配套率超過98%。走集團化、集約化之路,把企業做大做強,這是宜興把環保做成產業的“法寶”。
據宜興環保企業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介紹,在集團化、集約化發展之前,宜興的眾多中小微環保企業都相對集中在水處理領域,處于產業鏈低端,內耗明顯,無法形成產業鏈,“大而不強”問題尤其明顯。為了將環保企業群體做強做大,宜興掛牌成立了環保產業集團。目前,優秀企業參股集團工作正在推進,宜興環保創投基金已獲批設立。環保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為了打造“人才高地”,宜興規劃建設了便利中心、人才公寓、歐洲環保產業園、大學科學園等八大載體,并相繼和清華、哈工大、南大、同濟等10多所高校組建了產學研合作機構。
如今,這里聚集了一大批院士專家、環保精英以及金融、法律、營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此外,環科園還充分利用國際智力,相繼與德國、荷蘭等8個環保產業發達國家的政府部門或專業組織建立了清潔技術對接中心或者海外辦事處,并形成了“一個國家聘請一位駐外代表、設立一個對接中心”的合作模式,目前有近40項國際先進技術正在轉化吸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