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環境保護稅立法仍存三大爭議
 
http://www.hnckzkzs.com  2015-07-01 羊城晚報

  還有9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時間即告截止。

  對于環境保護稅立法,將填補我國稅制體系空白;環境保護稅或將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首個新開征的稅種。也因此,意見稿的出爐備受學界、實務界和企業界關注。在此前20天征求意見時間里,各界對意見稿提出了哪些意見?

  記者獲悉,6月25日,中國法學會在北京舉行“《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專家研討會暨中國法學會2015年第18期立法專家咨詢會”,20多位與會專家圍繞意見稿展開討論并提出了相關意見,其中,武漢大學稅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熊偉教授提出的10大問題頗具代表性。28日,熊偉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獨家采訪,介紹了其觀點和目前圍繞意見稿各方存在的爭議問題。

  爭議1

  應該叫排污稅

  還是環境保護稅

  從意見稿的名字看,排污費改稅之后新稅種的名稱為環境保護稅。但是,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對于這個名稱,學界、實務界專家之間存在不同意見和爭議。

  有專家提出,環境保護稅理應包括的范圍太寬,目前的內容僅限于排污行為,名實不符,應叫排污稅,這樣可以協調與污染產品稅的關系,為將來針對其他特定的污染行為或產品稅留下余地。

  熊偉教授坦言,自己支持這種意見。熊偉向羊城晚報記者解釋,意見稿的內容90%以上是從現行《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中平移過來,并沒有涉及所有環境保護事項,環境保護起碼包括三個方面:排污;資源和生態環境;可能會帶來污染的產品。

  “把這三個方面同時包括進去,才談得上是比較恰如其分的環境保護稅,但現在這三大塊中,只有排污被納入到意見稿中,收的就是排污稅,但卻戴了一個很大的 帽子 !毙軅フf。

  熊偉指出,如果叫環境保護稅的話,以后再想開征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獨立稅種會很難,所以,不妨考慮把這個稅種叫排污稅,待以后條件成熟再制定其他稅種,逐漸搭建環境保護稅的框架和體系;蛘,還有一種解決路徑:在意見稿中把環境保護其他兩個部分的內容增加進來。但由于我國已經單獨開征資源稅,部分污染產品(如成品油、電池、涂料)已被列入消費稅的稅目,短期內要想協調好三種稅之間的關系,難度很大。因此,還是改名為排污稅更加現實。

  爭議2

  二氧化碳排放是否列入征稅范圍

  早在2011年,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專家何建坤就曾透露,2000年至201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由12.9%提高到約23%,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11月12日發布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稱,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何建坤曾解釋說:“從專業上講,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下降的速度必須高于GDP增長速度,這樣才能達到峰值!币簿褪钦f,目前我國減排壓力非常大。

  在此背景下,環境保護稅法應不應該把二氧化碳列為污染物,或者規定排放超過一定標準以上就算?據悉,這是目前學界、實務界爭議較大的又一問題。

  有專家認為,二氧化碳排放應該征收環境保護稅,但是另有專家認為,一旦開征,對經濟發展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如果真想加大環境保護,就應該把這個列進去,因為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確實太大。據聞,如果開征碳稅,即使是按照最低標準征收,全國一年可以收到900億元,而現在全國一年收到的排污費不到200億元。既然我們要把原來的排污費改造成環境保護稅,旨在強化環境保護,為何又把那個最有可能倒逼企業去節能減排的二氧化碳征稅排除在外?”熊偉質疑,如果和原來征收排污費的立場、力度、節奏都沒有任何差異的話,耗時費力開征環境保護稅意義并不大,現行排污費制度仍可繼續發揮作用。

  爭議3

  排污治理達標是否還應該收稅

  不論是現行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還是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都規定污染物排放達到標準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都要交納排污費或環境保護稅;超標排污的,加倍收費或收稅。

  對此,有環保界人士提出,環境保護稅立法不應該延續目前排污費的這種征收思路,而應該跟正常、達標排污掛鉤,建議把污染物排放標準定得更加嚴格一些,對達到標準的正常的合法的排污,不收稅,超過標準的才收費或收稅。

  熊偉告訴記者,有企業就覺得冤枉,投入資金進行治理,也達標了,但還要交費或者交稅。

  “不論是排污費還是環境保護稅,都是基于一個共同的理念,基于納稅人和生產經營者對環境造成的損害,既然排放達標,說明對環境的損害不大。排污不可避免,企業只要生產就不可能不排污,這也是一種權利。排放標準的制定,一方面給大家一個排污的權利,另一方面,如果超標排污,造成環境損害,那就要承擔后果。我們為什么不把排放標準設定得更加嚴格,倒逼企業加大污染物排放治理?污染的事前治理比事后治理,效果會好得多!毙軅フf。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嚴禁對個人、實體、民族、國家等謾罵、誣蔑、誹謗!
 
用戶名   匿名發出 
  相關新聞  
  ·環境保護稅立法仍存三大爭議  ·環保部:土十條或下半年出臺土壤修復空間巨大
  ·“十三五”規劃密集推進 節能環保迎五年黃金期  ·環保局豈能縱容企業“環評造假”
  ·中美戰略對話聚焦節能減排  ·河北水污染防治力推PPP模式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