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之一的環保,正在緊鑼密鼓地加以推進。業內人士透露,京津冀“生態紅線”“環境共同體”等正在規劃,重污染預警、應急、共享的協同以及船舶污染治理、機動車環境違法信息區域共享等已有一體化詳細措施,財政部建立的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資金也投入運行。
正在北京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國際研討會”上,北京市環保局區域大氣治理協調處處長李立新說,財政部的專項資金,今年擬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投入59億元,用于區域大氣污染防治。
國際研討會于15日至16日召開,環保部環境規劃院、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NGO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的智囊團,一線環保官員及來自歐盟、美國、意大利、德國、韓國、日本等國家或地區的專家,多方合力為京津冀環境協同發展把脈。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金南表示,下一步有望設立“京津冀生態環境紅線”,構筑“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
他透露,大氣環境質量控制上,將北京、天津、石家莊、邢臺、邯鄲、保定、衡水、唐山、滄州、廊坊劃為重點控制區,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劃為一般控制區,對PM2.5年均濃度等主要污染物劃定“大氣環境紅線”,目前的既有治理標準將不斷提高、加嚴。
他表示,今后京津冀將加快推進區域環保立法,統一完善區域環保標準,建立區域協調管理機構、跨區域環境考核體系。
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說,環保、交通和產業升級轉移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三個重點領域,沒有交通一體化、環保一體化,就沒有京津冀一體化。
今年5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強調,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抓住治理工作的“牛鼻子”,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在生態環保等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對區域內霧霾鎖城的防控應急,是京津冀環境協同的開端。國務院“大氣十條”發布后,京津冀及下屬地級市相繼發布了各自的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APEC會議之后,京津冀針對重污染會商、預警、應急、信息共享的合作提速。
李立新介紹,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成立以來,已初步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下一步將編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率先在京津冀核心區建立重污染應急聯動長效機制。
環保部數據顯示,2014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14.6%,2015年前四個月,PM2.5濃度同比下降20%。
值得注意的是,更精細的船舶污染治理已經提上日程。京津冀區域毗鄰渤海,布局著秦皇島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黃驊港等十余港口。
李立新指出,環渤海不少船舶是燃用重油、柴油,對區域污染較大,將研究港口和船舶污染排放情況,建立排放清單;在天津、河北、山東共同研究探索港口?看安捎冒痘╇姺绞教娲詡淙加桶l電、近海海域燃用清潔油品等措施,減少船舶燃油造成的空氣污染。
此外,對大氣污染源解析的“老三樣”機動車、燃煤、工業的排放防控,有條不紊。李立新表示,京津冀將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北京等大城市強化重型柴油車治理,采取經濟手段控制機動車使用強度,已實現機動車異地違法信息共享、建立異地處罰機制。
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機動車排放控制工作協作小組辦公室在京揭牌,將在京、津、冀、晉、魯、蒙、豫7省區市實現跨區域機動車排放超標處罰、機動車排放監管數據共享等。
與會的河北省環保廳大氣處處長呂紋介紹,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業及燃煤鍋爐的新建、改建項目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將逐步統一。
專家指出,環境治理最終將取決于發展理念、治理力度等變量,要改變“靠天呼吸”的困局,減排是硬道理,須重點從控制首都及周邊區域的燃煤污染、工業污染、機動車污染入手,堅定環境優先發展方針,同時逐步調整能源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