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先生
五年前我講的是一個微觀問題,是講造紙行業快速發展過程當中怎么樣重整組合,提升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今天請我來講要講一個宏觀和微觀的接口問題,講講習近平新政與中國經濟。
和君咨詢創辦于28年前,中國本土五大咨詢公司我們是名列榜首。最近兩年來,我們在習近平新政以及對習近平新常態的研究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討,所以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叫習近平新政與經濟新常態。今天大體講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講一下什么是習近平新政。中國作為一個發展的大國,在習近平新政之下,能否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社會的正常發展,對于一個造紙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說,我們看到中國的三十年發展,我們跟他一起走過來的步伐是看得非常清楚,中國的國運當頭。我們看到造紙業的大起大落,但是整個經濟是平穩的,上升的機會是有天生的生命力,不管是中國經濟大起大落,該死的死光,該活的還是要活下去,我們看企業的大勢的時候,首先看這個新政是否穩定。
第二個問題,是什么是習近平時代。這次APEC會議以后,我們看到中國的全球地位發生重大變化,最重要的問題是隨著絲綢之路的整個大的戰略,也就是絲綢之路的復興計劃推出來,大家都認為由中國的外匯儲備向全球投入的過程當中,中國正在走一條50年前美國的道路,這個給中國的全球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什么機會,我們正在進行評估和探索。最近我們做了很多國家的研究,我們跑了國際上各個國家去看他的資源。真是不得了,比如說我們最近看貝加爾湖,貝加爾湖的水通過清水引到北京,看貝加爾湖周邊的森林植被,是不得了的。而且查韋斯時代,開發銀行在研究整個的國策,最近新的政府上臺以后又請我們做了研究,那個國家的森林資源簡直是多得不得了。從這個行業來講,就是中國的造紙業面臨著一次全球化的機會,我們到底怎么把握要看習近平時代。
第三個問題,是什么是習近平常態。也就是說在整個習近平常態之下我們整個經濟政策怎么走向,怎么引導企業和中國經濟的振興;在整個經濟政策的走向下,我們企業到底怎么重組怎么走,怎么順應互聯網時代。所以習近平常態是對整個經濟政策的判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習近平政策代表著我們市場的主題發展的判斷。
第一個,什么是習近平新政。中國作為一個造紙大國,如何判斷中國發展的大勢。十八大新政上來以后, 現在整個中國爭論最大的是三個問題:第一個是習近平大規模的集中權利以后,中國到底要不要一個集中的權利,還是要一個更民主的社會,在這個問題上爭得很厲害。所以,習近平的集中權利到底適應不適應中國是一個焦點。第二個問題由于權利的集中,給人們造成思想的沖擊,有些人說這個太專制了。第三個爭論點,習近平所主張的思想文化到底有多少內涵,到底是不是正確的。習近平現在講得比較多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復興問題,是在研究中國的古典文化和復興文化的問題,因此大量的人在討論習近平的思想文化的時候爭論得很多。這三個爭論涉及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一個制造大國其實需要有一個非常穩定的環境,不斷的發展,一定有一個自淘汰機制。這30年我們看得非常清楚,只要習近平新政三個要點在政治生態上,在法制環境上,而且我們的思想文化按照現在習近平新政的趨勢,在不斷的正常發展,我們的紙業就會有巨大的機會。我大概把這三個點做一個簡單的描述。
第一個關于政治生態問題。我們認為習近平新政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三句話,一個就是權利集中,權利集中當中沒有什么政治爭論,也就是說現在中國長時間的政治生態下,中國的權利沒有集中,是各種各樣的派別互相爭斗,沒有人能形成一個權利的集中機構,F在大家都沒有任何疑義的看到,習近平是一個非常有責任的、敢于擔當責任的領袖,F在我們認為,在中國的條件下要民主反腐,權勢反腐做到了,后來就是權威治國,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法制問題,在法制問題上四中全會提出以后,在這種情況下法制就可以治國。
第二個是法制環境問題,F在中國在法制上爭論的最大問題,說法制到底是憲政還是法制。所謂憲政是什么呢?憲政就是應該像香港去鬧,最后民主選舉,而現在我們所說的依法治國最重要的前提是憲法規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現在我們就相當于我們中央規定了一國兩制一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法制到底以什么為基礎、以什么為底線,習近平是非常清楚的,他是剛柔并濟,該負責任的時候他絕不退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法制建設是在權威治國的基礎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第三個是價值觀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人的自由程度到什么程度,民主的集中到什么程度不是價值觀問題。中國追求的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到底是什么,現在正在重新研究、重新探討,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大家正在探討這個大數據時代實際上是干什么,就是消滅市場,把所有的需求全統一過來,最后搞計劃經濟,這個是在大數據下搞的計劃經濟。同時認為大數據時代逐漸會形成互聯網,形成一個社區規則,并不需要強制,你不需要在這個社會推廣,你就趕快到別人哪兒去,這個國家的責任權利的責任正在弱化。因此習近平在社科院成立一個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更重要的是探索馬克思主義怎么來挖掘,怎么樣形成共識,怎么樣形成價值觀,這些都是形成習近平新政的問題。這三個問題就是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的政治發展是不是樂觀的,習近平是會非常穩定的、發展的,他做的新政是在2049年,有35年的發展,有這35年的中國超越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社會穩定的發展是一定的。所以我們中國造紙業一定要看到,只要習近平的新政在穩態中發展,我們造紙業的兩個指標是穩定發展的,一個是市場規模的擴大,一個是市場技術水平的提升,因為市場廣度和市場高度都取決于市場的穩定性。
第二個問題是何為習近平時代。中國作為造紙大國如何把握全球拓展的機會,我們認為絲綢之路絕不是一個悲觀的概念,絲綢之路的整個戰略是文化民族復興的戰略。大唐盛世,中國如何走向世界,如何包容世界。2016年的G20會議要在中國開,因此中國的全球關系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中國的整個外交是尋著什么樣的思路走呢?
第一個叫恩惠友邦國家,F在成立的亞洲銀行,而且現在已經開始籌辦了,跟國家外匯儲備做了非常大的絲綢之路基金。我們兩年前提出來,中國應該用4萬億的外匯儲備投入全球的公司。兩年前大家都認為是天方夜譚,兩年后都成為了現實。馬歇爾計劃實行之前,美國的公司一定沒有這樣,實行之前法國抵制過美國貨。馬歇爾計劃不僅推動了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美國過剩產能的輸入,造成了美國最大的公司走向全世界以后變成全球的大公司。中國的絲綢之路復興計劃是中國企業的一次重大的機會,我們要認認真真研究中國的紙業是怎么布局的,那就是成片的森林在哪兒,中國的紙業怎么樣形成全球化的布局,在現在的絲綢之路的布局下是一次重大的機會的。所以,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造紙之國,在全球的范圍內一定會得到擴張。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什么叫習近平常態。中國作為造紙的強國如何推進產業的重組再造。習近平新政是對于一個形勢的判斷和政策的把握。形勢判斷只是一個前提,政策的把握大家一定要關注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十八大剛剛開始的時候李克強要推進城鎮化,十八大以后在城鎮化里面還應該大量投入計劃經濟,產業沒有支撐點,造大量的城市就等于造廢城。產業調整就是中國會迎來一次非常巨大的結構調整的熱潮,這個結構調整里面,各種各樣的政策會循著結構調整的思路,造紙行業到底會占著什么樣的地位。第二個問題就是中國的改革一直是循著放權的政策,習近平前段時間講市場很重要,但是政府的作用也同樣很重要,所以政府到底怎么樣發揮作用,到底需要不需要刺激經濟,到底需要怎么發展,農業上、工業上、服務業上等等怎么搞。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結構不到位,是不會大規模刺激,只要結構到位了,進行大規模刺激是輕而易舉的。這些手段只是等著我們放手的刺激,我們認為刺激政策和政府的作用到底該怎么做。第三個我們看到的創新是什么樣的,中國的創新正在吸引著全世界人的眼光,吸引著全世界的人才,全世界最重要的革命的國家一定是中國,一定是全面的再造,全面的重新投資將是整個革命的新的境界。我們認為造紙業會有全新的革命性的產品推出來,造紙業是期待新的技術,重新進行一次革命的再造。大家一定關注互聯網的問題,現在互聯網現象不得了,互聯網對紙的消費模式已經造成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造紙企業一定要研究未來怎么走,資源怎么把握。中國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中國的紙業正站在重要的路口,我們只要看清楚習近平的新政是在創造穩定的環境,我們就繼續穩定發展;只要看到習近平時代正在全球化的發展機遇,我們就應該把握機遇,把全球的布局布好;我們只要看清楚習近平新常態,是在新的產業結構、新的產業提升的情況下,會有大規模的競爭,我們的企業就應該把握好方向,把公司的體制再大規模的推進。中國作為造紙大國,一定會在習近平新政和新常態下走向造紙強國,引領整個世界造紙的方向!
(本文摘自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先生在《第七屆中國紙業發展論壇》上的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