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政府召開了專題會議,對全省造紙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進行研究,會議確定將造紙行業列為山東全省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第一個試點行業。
山東是全國造紙第一大省,產能約占整個行業1/6。全省有制漿造紙企業200多家,2013年全省紙及紙板產量178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17.6%。
根據山東省輕工業協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當前全省造紙行業優質原料商品木漿和廢紙缺口大,需大量外購,對外依存度過高;由于重復建設和引進,產生了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現象;造紙產業鏈主要集中在制造環節,受下游產業的影響與制約較大,產業鏈不完整;部分產品已出現結構性、階段性的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介紹,按照行業通行的說法,目前中國造紙業產能過剩高達20%左右。產能過剩引發的惡性競爭又會使得企業陷入虧損。截止2013年9月底,國內制漿造紙及紙制品業虧損企業有1036家,占統計企業總數的14.47%。這一年,中國造紙業出現了30年從未有過的新情況——產量零增長。
作為造紙第一大省,山東產能過剩的情況更為嚴重。2014年1月,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在做政府工作報告中問道,“傳統工業遵循市場導向進行調整,可以釋放出極大潛能。需要我們共同探討的是,銷往海內外的食品,能不能擁有更多名優商標和自主品牌;堆積如山的紙張,能不能轉化為高檔印刷品和精美包裝……”
根據山東省確定的方案,山東省將加快推進造紙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產能集中度,加快科技創新及產品提升,實施更加嚴格的排放環保標準,繼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按照規劃,2017年山東全省造紙產量要達到1950萬噸,2020年達到2100萬噸。到2020年,全省年產量500萬噸左右的造紙企業達到2家,100萬至500萬噸的企業達到5家。在產品結構上,山東省將引導造紙企業產品向食品卡紙、輕型紙、特種紙、高檔生活用紙、高檔包裝用紙及紙板、非木材漿紙產品方向發展,利用先進技術生產環保型、高附加值、功能性優質產品,實現產出價值提高5%至10%。
為了自我救贖,山東部分造紙企業已經開始轉型。陽光紙業開始將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全面介入造紙、設計、印刷、包裝等各環節,推動全產業鏈的新變革;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商華泰集團正建設化工基地;太陽紙業將戰略定位調整為造紙、生物質新材料、快銷品等3個產業。
陽光紙業董事長王東興坦言,支撐中國造紙業一位追逐規模的是“乘法法則”。包括他在內的每一個紙業老板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心里都在盤算——盡管每噸產品利潤微薄,但只要規模上去了,總體收益就有保障?僧敭a能過剩、價格倒掛后,老板們猛然發現,市場法則可能會變為“減法”,甚至是“除法”。王東興認為,經過十多年的快速增長,造紙產業已經到了非變革不可的地步。
對于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山東省確定了分類指導的政策。其中,對于污染重、能耗高的小型企業,通過政策與市場相結合的辦法,加快淘汰出局進程。根據產業發展政策,山東省將逐步淘汰資源消耗高、效率低的制漿、造紙生產線,已經確定到2020年淘汰落后產能300萬噸左右。
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表示,山東省將推動造紙企業進一步改進工藝與設備,提高“三廢”管理水平和資源、能源、循環利用率。到2020年,全行業單位漿、紙產品平均綜合能耗和取水量年均要分別降低1%和1.5%,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降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