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觀察
【全部專欄作者】    
 
誰會是造紙業“奔小康”的“最佳人選”?
        作者:高端訪談       發表時間:2012-12-04   
【文章摘要】統造紙業一直被認為是污染嚴重的行業。誠然,我國造紙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留下了一筆沉重的環境債。當造紙遇上生態文明建設,是危機?還是機遇?造紙業該如何面對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為我們給出了答案。

  誰會是造紙業“奔小康”的“最佳人選”?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中國造紙業(上)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必將帶給人民一個“美麗中國”。對于造紙行業來說,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無疑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注入能量和活力。那么,誰會是造紙行業“奔小康”的“最佳人選”?《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從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獨立監事郭永新的講述中得到了答案。

  布局林紙產業 締造百年財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一時間“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被傳揚開來。但是對于像造紙這種行業來說,似乎也在這一時間變得尷尬起來。一直以來備受詬病的造紙行業要如何做到環境與發展相和諧、人與自然相和諧,成了行業當前需要面對的最緊要問題。

  郭永新認為:“對于造紙行業來說,生態文明建設更是一個機遇,而林紙產業是生態建設中一個很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造紙行業可以根植綠色,依托蔚藍,揚帆遠航!”

  “人類工業革命的歷史有幾百年,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歷史有數千年,但是農耕文明卻有數萬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林紙產業是真正有持久、旺盛生命力的、承載著人類走向文明和幸福的偉大事業。林紙產業能夠誕生出永續經營的百年企業,比如美國國際紙業公司1898年創建,在其本土及海外各有1000萬英畝的私有林地,銷售收入200多億美元,曾是中國造紙全行業產值的總和。再比如芬蘭斯道拉恩索公司從林業到紙業都有7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不可謂不長久。”郭永新想用數字和實例給記者證明林紙產業是一個可以生生不息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如果我們只注重經濟的發展、消費的增長,而忽視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忽視對環境的有效保護,那就等于竭澤而漁。相反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必須的,但是也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這樣國家才能永續發展。

  林紙一體化就是打破過去林紙分離的傳統管理模式,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的產業化新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郭永新說,對造紙行業來說,實施林紙一體化項目,不僅為企業的原料來源提供了保障,而且帶活了一方經濟。在宜林荒山荒地營造人工林扭轉了生態惡化的局面,對林農來講,林紙一體化如同“綠色銀行”,可以取得直接的經濟效益,進而調動其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

  走過必經之路 生態產業雙贏

  “說起世界環境最好的地方,人們往往會想到北歐。但是人們不會想到那里也有發達的林紙產業。發達的林紙產業和美好的生活環境并不是互相矛盾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北歐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惫佬聦α旨埉a業未來發展懷有絕對的信心。

  為什么國際造紙跨國公司林紙產業可以發展的如火如荼,而我國的林紙產業卻不能?“行業發展都有一段必經之路”。郭永新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經過多年發展,國際造紙跨國公司確立了林紙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并在森林的經營和管理上,滿足現在和將來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記者曾經在芬歐匯川公司的采訪中了解到,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芬蘭在二戰后大規模發展造紙、機械制造等大型工業,用以償還高額的戰爭賠款。這直接導致工業界無節制地排污、采伐,破壞了芬蘭的森林資源。芬蘭的森林覆蓋率從原來70%以上,到20世紀60年代降至60%左右。芬蘭政府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開始出臺各項嚴厲的法規規范工業制造,降低對森林的破壞。造紙企業也因此走上森林管理之路。我國造紙工業備受詬病的環境污染,也在芬蘭有過相似的經歷。大約50年前,芬蘭隨著工業包括造紙業的發展,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于是人們紛紛表達對環境遭到毀壞的不滿。政府重視人民的呼聲,出臺一系列政策保護生態環境,芬蘭工業發展對生態的影響和破壞也隨之逐漸改善。同樣,淘汰落后產能、并購……這些造紙工業發達國家都經歷過。

  郭永新說,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我國造紙行業來說,是機遇更是發展的引擎,因為它可以促使環境與發展的和諧。未來造紙工業朝著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現代化大工業方向持續發展,而面對原料、環保難題,大力發展林紙一體化項目,是中國紙業邁向世界強國的重要舉措。

  直面原料緊缺 打開全球視野

  經過多年的考證,大型造紙企業都確定了林紙一體化發展道路。然而,面對全球資源日趨緊缺、我國森林匱乏、環境保護日趨迫切,問題出現了,企業造紙原料如何保障?

  誰都害怕斷糧。一場原料爭奪戰早已在造紙企業之間展開。近年來,國際紙業跨國公司在巴西、智利、印尼等林木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采取多種形式控制林地資源、培育原料林基地和建設木漿廠。郭永新告訴記者,在我國最適合林紙一體化的四大地區,有北回歸線以南的廣東、海南、廣西、云南。這4個省區目前都在實施林紙一體化項目。如海南省的APP金海漿廠,廣東省的晨鳴紙業,廣西壯族自治區APP建設30萬噸化機漿項目。只有云南省尚無特大項目。

  3月21日,芬蘭斯道拉恩索公司宣布將在我國廣西北海投資建設基于人工林的漿紙一體化項目,其長期目標是在廣西建設12萬公頃的高效桉樹人工原料林,用于供應新建漿紙廠原料。

  郭永新說,實際上我國比較早就注意到了造紙原料短缺并采取了相應對策。200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頒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目前規劃得到較好的實施,全國有10多家造紙企業實施了林紙一體化工程,其中,包括APP亞洲漿紙公司、斯道拉恩索公司、湖南泰格林紙公司、晨鳴紙業公司、太陽紙業公司、華泰紙業公司、云南云景林紙公司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對提高產品檔次、提高企業競爭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十二五”期間,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結構和國際分工大調整將會繼續進行,世界造紙工業發展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進一步加快,新興經濟體國家將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造紙工業的主要增長點,我國造紙企業必須面對有著百年歷史的紙企“外來戶”。

  郭永新告訴記者,面對原料緊缺問題,我國造紙企業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參與到國際產業循環中去,用全球資源造紙,供全球使用。走出去,到國外購買林地,購買國外漿廠,資源整合。實際上,我們已經開始這么做了。

  造紙行業要為建設美麗中國盡心盡力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中國造紙業(上)

  中國從紙張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

  1.1億噸,中國紙張產量雄居世界第一。

  優勢明顯,中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造紙裝備。

  ……

  這些聽起來可以為之歡呼的成績,對于如今的造紙行業都已然成為昔日“浮云”。如今,在造紙行業的心中“綠色情結”滿懷,那就是擺脫“污染代名詞”的尷尬境遇,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

  綠色:造紙行業需要“總動員”

  “實施‘綠色紙業’發展戰略,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痹邳h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后,大型紙企都深感自己責任重大,不約而同地向社會作出承諾。

  其實,保護生態環境對于大型紙企來說并不陌生,并且每次談起都能娓娓道來。因為大型造紙企業近年來都在身體力行兌現著綠色承諾,通過引進世界一流的紙機設備,淘汰落后產能,基本實現了清潔生產和水封閉循環利用。

  然而,大型紙企的“綠色保衛戰”對于造紙整個行業的綠色發展來說略顯單薄,行業污染的問題依然嚴重。就像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獨立監事郭永新說的:“不管造紙行業認與不認,數據就在那里。盡管我國大型紙企做得很好,但是我國造紙行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0.9%,COD(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卻占到35%,不到1%的產值貢獻率卻占領35%的COD排放量。特別是傳統的草漿項目,污染排放多,處理難度大,影響著中國紙業由大到強的提升!

  從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的獨立成章,可以看出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隨著國家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國家勢必會逼迫造紙業COD排放比重下降。郭永新認為,COD排放量要控制在10%以內。他從2011年國家對傳統電池行業采取的環保風暴行動中看到:傳統電池行業1960家企業,一年內關了1700家,只剩260家,行業現在發展狀況良好。而造紙行業也是頭頂懸掛達摩克利斯之劍,企業大面積關門也不無可能。

  那么當下造紙行業應該如何改變?郭永新認為,一是嚴格執行環保標準,對不合格企業大批量關停;二是采用革命性技術,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紙企誰先采取革命性環保技術必將會脫穎而出。

  淘汰:減法中留下綠色紙企

  2011年全國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335.93億元,同比增長25.6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規模以上的造紙企業有86家,占造紙行業企業的3.6%,產值產量卻占將近40%。懸殊的百分比背后,是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小造紙廠的環境問題更是行業“上空的陰云”揮之不去。數據表明,即使如今2400多家造紙企業縮減為1000家,對我國人民生活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郭永新告訴記者,只有通過強制淘汰落后產能的行政措施及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減少企業數量,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優勢企業的國際市場定價的話語權,才有利于緩解產能過剩、資源緊張問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加大了對落后小企業的淘汰力度,淘汰落后產能1000多萬噸;2012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公布兩批淘汰落后產能,將淘汰640家落后造紙企業。

  轉型還是擴張?是如今擺在小紙企面前一道艱難的選擇題。而令郭永新更為擔憂的是,隨著國家不斷提高紙企的準入門檻,一些小企業為了避免被關閉,正加緊擴大生產規模。問題是企業擴張的速度能不能趕上國家政策變化的速度?今天企業生產線剛提升為年產5萬噸,政策要求10萬噸以下的紙企關門,投資的錢自然是石沉大海。小紙企存在著投資有風險,不投資必然會被淘汰的現實問題。然而,即使這樣,企業還是不甘心,寧愿鋌而走險。

  “就拿浙江省富陽市的白紙板企業來說,2004年富陽白紙板基地有500家造紙廠,去年就剩下260家了。如今,浙江不斷嚴格標準,要求小型企業入工業園,經濟開發區集中治理,這也就意味著企業的成本提高,工業園的面積有限,一些企業必將被淘汰!惫佬乱砸粋現實的例子來證明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產能集中是一個必然趨勢。

  對于造紙企業在產能過剩的基礎上還在不停地上項目,郭永新認為,這是行業的“成長痛”,就像小孩長個子,如果缺鈣就會痛。行業在快速發展的時候,紙企都會馬不停蹄地上項目以達到規模效應。但這些都不用擔心,因為產能過剩了、開工不足了,行業建設速度自然會慢慢與市場增長速度相匹配。市場的優勝劣汰和國家的淘汰落后產能強制政策實施,都會促使行業健康發展,等到落后企業這塊“贅肉”減掉之日,也就是我國成為造紙強國之時。

  創新:加法中送上綠色產品

  如果說淘汰落后產能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一種笨辦法,那么技術創新就是一種聰明的方法。

  郭永新說,造紙原來在人們的意識里是一個傳統的行業,幾十年都不會有很大改變的產業,拿著“白花花的銀子”去做科研是想都不會想的事,錢只有放進自己的口袋才是“真材實料”。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外造紙企業紛至沓來,先進的技術讓我國造紙行業自愧不如。殘酷的現實使我國造紙企業的理念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的絕不花錢到如今自覺投錢搞科研。

  “就在前不久第五屆中國紙業發展論壇上的一個小插曲讓我記憶猶新。我國一家大型造紙廠研發了一種低定量包裝紙的新產品,在會上經銷商跟這家紙廠老總交流時希望給他們多批點這種產品的指標。以前都是紙廠追著經銷商,經銷商追著紙廠的情況我還是第一次碰到!惫佬陆o記者講述的時候還是流露出意外的表情。

  郭永新向記者解釋道,紙是按照面積賣的,而這種新產品重量輕了,經銷商買紙的價錢沒變但是物流成本卻大大降低了,并且這種新產品用的原材料少,節約了資源。再比如說一些紙企研究的生物酶技術,節能達到30%、造紙高濃打漿等等。如今,很多企業都愿意拿錢搞科研,希望科技人員能開發出節能降耗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然而,他認為科技創新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需要時間的沉淀。為什么說百年品牌、百年老店,原因就在于此。造紙行業可以學習我國其他行業企業,比如聯想并購IBM、吉利并購沃爾沃、海爾并購日本三洋……并購是實現品牌國際化的有效捷徑。

  實際上,在生態環境和市場的壓力之下,造紙行業可以改進的還有很多。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是這樣寫的,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如果我們在上述每一句話之前加一個“如何能”?這就是造紙行業技術創新努力的方向。(中國綠色時報記者 馮璐 陳曉莉)

    本文為《紙業網·紙業觀察》專欄文章,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轉用,其他媒體不得改寫。經同意引用時,應保證引用內容與原文章內容語意一致。
  作者介紹
《高端訪談》是中國紙網的一檔人物欄目,嘉賓定位為紙業著名專家學者和著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結合行業內的熱點問題,透視解析行業發展內部的深層次問題,探索行業發展之道。
 ♦ 宋望球:造紙行業將進入低速發展階段
 ♦ 紙業進入“拐點” 紙價以“漲”為主
 ♦ 宋鴻林:新世紀10年崛起的山東槳紙
 ♦ 徐錫土:生活用紙行業后市發展空間大
 ♦ 郭永新:紙業產能已觸天花板
 ♦ 李文斌:包裝紙需求萎縮10% 有客戶將訂單轉移東..
 ♦ 胡楠:造紙裝備必須適應造紙工業結構優化的需求
 ♦ 李建華:建議恢復廢紙來料加工貿易政策
 ♦ 國內森林認證改革對造紙企業是個喜訊
 ♦ 朱勇:從現在開始做未來的印刷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