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觀察
【全部專欄作者】    
 
女首富張茵:如何培養“富二代”?
        作者:人物故事       發表時間:2009-11-08   
【文章摘要】她以廢紙起家,卻成了中國第一位女首富。她是中國婦女和中國窮人的驕傲,她用親身經歷證明成功就是誠實加勤奮。對于女人來說,家庭和事業同樣重要。張茵,女強人光壞的背后也是一個賢妻良母的典型,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巾幗首富那鮮為人知的女性柔情。


玖龍紙業張茵

  正如張茵自身的創業經歷所體現出的對未來和成功的渴望一樣,張茵對孩子的教育也同樣充滿了斗志:“媽媽是不能像其他母親一樣去照顧你的,但是媽媽會給你未來!

  湯馬斯·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說:“只要有寬帶,只要你有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會邊緣化。競爭的立足點變平等了,小蝦米和大鯨魚可以平起平坐了!痹谖磥淼氖澜缰,機會將會空前地平等,富家子弟已經不再享有原來的優勢。

  聰明如張茵,當然能看明白這一點:將來一切競爭都是全球性的,她的孩子也必須具備全球性的競爭力。因此,她的下一代,也必須站在世界最高起點,他們受到的教育也應該是全世界優秀的。

  張茵的大兒子在美國哥倫比亞讀碩士,MBA已經畢業了。張茵從小就給兒子樹立目標、培養其獨立性和責任感,因為在她看來,這是為了將來發展百年基業所必備的素質。

  教給兒子真才實學

  功成名就、財源滾滾的富豪們如何培養自己的下一代,一直是一個惹人關注的話題。在局外人眼中,富家子弟在鈔票堆中長大,肯定一輩子不愁吃喝,嬌生慣養,無憂無慮。的確,有些富家子弟仗著父輩的財富和權勢,揮金如土,驕奢淫逸,逍遙一生。然而,有些富家子弟卻能夠超然于父輩的成就之外,追尋自己的理想,創造充實的人生。這些都得益于富豪們的言傳身教。

  張茵也知道事業和家庭不能都兼顧得好的道理,有得必有失,事業心太強的她,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生意上面。小兒子出生才一個月就要出差,作為母親,張茵當然非常難過,“在飛機上我自己會掉眼淚,覺得孩子太小我就離開他了。但我這個人事業心太重,覺得我干不完活,就不能回去,對自己的定位可能太高!

  不管在什么場合,張茵在談到自己的兒子時,總會眉飛色舞,非常高興。張茵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也為自己忙于事業無暇照顧兒子感到愧疚。對事業的追求讓張茵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也許,張茵也把這種定位放在了教育自己的子女上面。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是富豪們的家教方略之一,張茵也不例外。她非常注重對孩子金錢觀念的培養。財富是上輩血汗的積累,子女不可有依賴心理;要想獲得財富,就得像上輩們那樣艱苦創業,辛勤耕耘。

  玖龍紙業上市時,作為主席的張茵帶著年僅24歲的大兒子進入董事局,安排他做獨立非執行董事,這種做法曾一度被人們質疑。因為大兒子年紀甚輕,學業又未成,這么快做上市公司的董事,難免讓人對其能力和資歷生疑。但張茵自己卻心里有數,兒子在自己的教育下,為人處事比較成熟,人品也好,學歷也高,唯一欠缺之處,便是沒有社會經驗,加入上市公司就當是實戰,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職務,按常例在年底應該有近60多萬元的收入落袋,但是當年玖龍紙業的年報顯示,張茵的大兒子在玖龍只是做“義工”,分文收入都沒有。而且大兒子的表現十分出色,完全沒有以闊少爺自居,讓張茵很是欣慰。張茵此舉當然不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更是從另一個側面教育他,管理一家公司是不容易的,自己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之后得來的,你如果想收獲財富,就必須為此付出努力才行。

  英國報業巨子羅伯特·麥克斯維爾在他的兩個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曾對他們說:“盡管我現在擁有20多億美元的財富,但你們不要有任何奢想,將來也不會讓你們繼承這筆財產。”這使他的兩個孩子自小就擺脫了對父輩金錢的依賴,所以更加發奮努力,終于靠自己的真正學識和水平成為麥克斯維爾的得力助手。

  張茵同樣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繼承自己的事業。

  由于張茵從小的灌輸,她的大兒子對造紙行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假期時還會到工廠實習。張茵曾在一次接受采訪時總結說,“教育孩子就像經營一家公司”,甚至是比經營公司更大的工程。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張茵教育孩子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種方式其實得益于張茵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小時候的張茵,家中兄弟姐妹8人相互照顧,盡管生活清貧,卻對張茵的一生影響深遠!拔腋改笇ψ优慕逃刮茵B成了后來爽直獨立的性格。他們總教育我們兄弟姐妹不能占人家小便宜,對人要有禮貌,要學會推己及人,理解別人。如果我們在外面和別的孩子打了架,他們從不去罵別人,只會回來教育我們。雖然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卻能讓我們8個兄弟姐妹都非常孝順,我覺得這是我父母最成功的地方!

  張茵坦言父母對她的教育也影響了她后來對自己兩個兒子的教育!拔矣X得教育孩子要考慮怎么讓孩子接受家長的威嚴,并達成相互尊重。同時,要從多個方面,多層次地啟發孩子的思維,試圖和他們達成理解,這樣才能和孩子溝通!

  張茵回憶說,有一次,她的小兒子初中畢業,要在家里辦一個慶祝派對。他班里有個同學老是欺負他,他就不想請那個同學來。張茵當時在外地出差,連給兒子打了三天電話,跟他說:“你一定要請那個同學,必須通過這種方式感動他,化敵為友。人不能記仇!眱鹤涌紤]了兩天以后,終于還是請了那個同學。結果現在他們還真成了朋友。

  “所以我總跟孩子們說,做人不能自私,要大方,這樣你才會舒服!边@一點,張茵和李嘉誠的育兒經驗不相上下。李嘉誠在談到對子女的教育時,也特別強調了教育孩子如何為人處世。他認為,在教導子女時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使現在他們長大了,也應該是三分之二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為真正重要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李嘉誠也同樣很注意對兒子的早期教育,他嚴格要求兒子艱苦樸素、不講排場,要他們注意樹立自己事業上的信譽,恪守承諾,而且他要兒子為別人著想、不貪圖小利、勤勞肯干、務實奉獻。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大課題。在張茵看來,培養孩子,不管將來是接班人,還是走向社會,都要從小去培養,而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

  “富二代”接班

  和大部分富豪一樣,張茵也同樣面臨著“富二代”接班的問題。對此,張茵說,“如果我要從現在的事業中退出,我一定會先將我的兩個孩子培養起來,讓他們繼承我的事業。我們這一代人的成功只是第一步,下一代能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對于兩個孩子的教育,我傾注了很多的心血。我希望他們能夠學會如何做人,學會我們這一代人的勤奮。除此之外,我還會將以后的時間和精力投注在慈善事業上。”

  但是,不是每一個皇帝的兒子都愿意當皇帝。所以,張茵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兒子對造紙的興趣,“兒子的興趣很重要,我的大兒子非常有意愿在玖龍集團發展,對造紙也是非常有興趣的。我覺得他適合在玖龍發展,作為母親,我肯定會塑造孩子的興趣方向,每個母親、父親都會做這件事。我希望我的兒子能夠接我的班,玖龍是要做百年企業的!

  但是張茵又表示,她會尊重兒子自己的選擇,“但我不能說綁著他的手一定要到玖龍來,他的選擇很重要。我的建議,他愿意來這里的話是好事情。但是并不是說作為母親就要綁著他的手讓他進來。他假期時在我的企業實習過,也經常會給我的企業提建議,幾年前我們玖龍第一次用電腦時遇到一些問題,他是第一個提建議過來的人,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是誰提的問題,這么苛刻。后來查了半天原來是他發的。他非常關心這個企業。”

  作為一個職業女性,對于張茵來說,工作上的壓力,她總是能努力排解掉,她甚至認為以前遇到的困難對她來說幾乎沒有留下什么深刻的記憶!叭绻阏娴囊獑栁矣惺裁词亲铍y忘的,我想應該是生小兒子時發生的事情吧。那時候,我剛生下他一個月,就要離開他繼續工作。作為一個母親來說,我覺得自己虧欠他太多了?梢赃@么說,懷上他的時候我是不知道的,出差以后才知道,回去的時候都已經五個月了,八個月就生了,這五個月當中都在出差!

  回憶起生小兒子時的情景,張茵眼睛濕潤了,“懷我小兒子的時候,就非常艱苦。當時出差就要流產了,想把小兒子拿掉來著。但準備要去做流產手術的時候,我做了個夢,夢見一個小男孩走了過來。于是我就跟我先生說,這個孩子不能流產,結果出完差回美國,只有八個月,小兒子就生出來了。出生時才2300多克,五鎊二。剛生出來的時候還有水分,但到第三天的時候,就縮成跟小貓一樣了。為此,我哭了兩天,真哭了兩天。因為看到他,覺得作為母親,欠孩子太多了。懷他這么幾個月當中,顛顛跑跑,出生以后,還不到一個月,孩子還像小貓一樣,又開始出差去了,這一出就又是三個多月!

  “很多時候我都需要靠阿姨照顧,所以我經常跟阿姨講,你是孩子的第二個母親。小兒子遇到小的問題從來不找我,比如有一次,晚上他肚子疼,還發高燒,我照樣睡我的覺,他去找阿姨,養成了一個習慣!毙鹤右卜浅6侣犜挘苄〉臅r候就懂得體諒媽媽的辛苦,當張茵問起為什么肚子疼不去找媽媽時候,小兒子懂事地說,媽媽明天要上班,不去找媽媽。“我覺得這樣很好,這樣令我少點牽掛,這個孩子是非常不錯的!睙o疑,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比別的孩子更獨立也更懂事的。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使其樹立起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這也是富豪們家教方略的主要方面。當我們聽說美國洛杉磯擁有5000萬美元資產的富翁艾榮強迫自己的兒子過流浪漢生活,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事實上,在許多國家里,孩子自小便被灌輸獨立意識,稍大些便離開父母,靠自己的勞動創造世界。許多富豪對自己子女的要求也不例外。

  這一點,張茵又和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傅軍的培養方式差不多。傅軍認為,父母如果經常替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就會讓孩子失去實踐的機會,會讓孩子失去應有的自信和勇氣,更會使孩子感到危機重重!拔覀儽仨毰囵B孩子的獨立性,超常的、過分的愛及給予,引起的負效應是危險的――無疑是告訴孩子‘可以依賴父母’,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難以有所作為。”

  經過近三十年的打拼,中國第一代創業者現在大都面臨著家業傳承的問題。而富過二代、三代的使命,也再次考驗了人們的財富傳承智慧。據海外有關機構調查,全球67%的家族企業都將面臨老一輩創業者對下一代繼承者的權力和財富交接問題。

  許多已經有了上百年歷史的國外企業,積累了許多傳承的經驗。比如歐洲的傳承方式有點像中國古代顧命大臣輔佐幼主,年長的“老臣”先帶一帶接班人,短暫接力后轉為輔佐,等到第三代、第四代時公司已經公眾化了,繼承人也已經“由富到貴到雅”,不愿再從事企業管理,成為單純的“食利階層”。而日本的傳承頗具東方特色,從17世紀開始就一直由“養子當家”,為了防止不孝子孫敗家,很多家族企業都早早收養了德才兼備的孩子以繼承家業,日本三井集團從17世紀創業至今依然興盛,養子承業功不可沒,僅上世紀上半葉的短短50年就有6位養子接力。另外,我們比較熟悉的日本豐田汽車第一任社長、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傳位的對象也是養子。還有一種承傳方式為巴菲特式的海選,類似“美國偶像”那樣的選秀,先初選出幾十個考察對象,再進行細選,最后確定接班人。

  家族的財富與輝煌歷史,并不能保證其子孫后代從此衣食無憂。早期的優勢的確會有很大的幫助,但它不能保證結果一定會成功。這對富家子弟而言是個帶有悲哀性的問題。富家子弟在最初的起點上享有了優勢,卻缺少了去學習和發展生存所需技巧的機會。而出身貧寒的人為了解救自身,往往就會積極發揮自己的能力,并珍惜和抓緊一切機會。出身貧寒的子弟需要的是與外界惡劣環境的抗爭,只要有決心改變現狀的心就可以成功。因為他要努力就會比原來好。而富家子弟需要的是與自己抗爭,而他的努力在短時間內不容易看到實質性的變化,那就需要更多的勇氣。另外,富家子弟還缺乏要拯救自己的野心,因為他們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不需要野心。然而,可悲的是,一旦失去了野心,也就失去了主動去爭取的能力,只得祈禱上帝的恩賜了。

  由于工作忙,張茵能夠跟兩個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特別少。一個星期只能選擇周末在一起吃一頓飯,張茵每次都盡量和兩個兒子平等地交流。曾經,大兒子忽然對媽媽小時候一個人步行十幾里山路去上學的事情提出了質疑。于是,張茵利用假期時間安排兒子到工廠實習,并安排他到邊遠山區的學校體驗。大兒子回來后,一下子變得成熟了很多,他拿出一張照片對張茵說:“媽媽,她是家里的小妹,可是家里太窮了,她早就讀不起書了,可她每天就趴在學校的窗戶前聽……”說著說著,大兒子抽泣起來。

  富過二代、三代,既是中國第一代創業者的心愿,也是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希望所在。

  人,是這一群企業家思考的角度。拋開財富的身份,拋開家族傳承的責任,僅僅以父母的身份來看孩子,或許事情才會這樣豁然開朗。

  與其他所有的母親一樣,子女的成功也許對張茵來說比事業的成功更有意義。

 。ū疚恼浴吨袊赘粡堃稹罚

    本文為《紙業網·紙業觀察》專欄文章,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轉用,其他媒體不得改寫。經同意引用時,應保證引用內容與原文章內容語意一致。
  作者介紹
《人物故事》是中國紙網開設的一檔以人物為主體的欄目。故事主人公定位為在中國造紙領域取得過突出成績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人士。欄目緊扣“經驗”和“觀念”,通過人物的成長和拼搏歷程,分享他們的智慧與魄力,講述中國造紙人為中國造紙的強國之路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 黃志源:中國現代造紙業的“蔡倫”
 ♦ 陳江和與他的金鷹帝國
 ♦ 山東首富李洪信:追逐太陽神話
 ♦ 黃奕聰傳奇:從小商販到紙業大王
 ♦ 張茵:天生要比男性更懂平衡術
 ♦ 陳洪國的設計思維
 ♦ 陳洪國:一個亞洲槳紙界的風云人物
 ♦ 許連捷 :靠衛生巾發家的男人
 ♦ 黃奕聰:感恩中華 知恩圖報
 ♦ 馬勝利:失敗也是一種財富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