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造紙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7年,造紙行業實現產需基本平衡的歷史性突破,一舉解決了長期以來依賴進口的難題。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紙和紙板最大生產國。與此同時,造紙工業也開始由數量主導型進入上質量、上檔次、上水平的新的發展階段。新階段有兩個顯著的標志。
一是中國已經進入世界造紙先進大國的行列。中國造紙行業紙及紙板產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經過“十五”、“十一五”十年發展,新增產能6000萬噸左右,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化學木漿年產150萬噸生產線、20萬噸/年竹漿生產線、30萬噸/年化機漿生產線、50萬噸/年OCC廢紙漿生產線、20萬噸/年廢紙脫墨漿生產線,以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聞、文化、銅板紙機等。目前在技術裝備水平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達40%,國際一般、國內先進水平的30%。新聞紙、高檔文化紙、包裝紙等產品質量已達世界先進水平。雖然我們進入了世界造紙先進大國行列,但發展還不平衡,與國外造紙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二是造紙行業已經進入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快車道!笆晃濉逼陂g,中國造紙行業已實現了增產減污的目標。造紙行業污染大戶的負面影響得到較大改善。進入“十二五”造紙工業正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實現環境友好型戰略目標而努力。同時努力降低水耗、實施污染控制,確;瘜W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等全面達標,綠色紙業的戰略目標正穩步推進。
當前,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造紙工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生產經營出現較大的困難,產品銷售價格有較大幅度下降。2012年紙及紙板產量增長3.09%,為“十五”以來生產增速最低的一年。而“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速為10%-13%。由此看出造紙行業增速出現較大回落。與此同時經濟效益大幅回落。2012年,紙和紙板的利潤同比僅增長3.61%,造紙和紙制品的虧損總額增加33.44%,紙和紙板應收賬款上升將近9.46%,應該說,造紙行業正經歷著嚴峻的考驗。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外,造紙工業產需階段性雙重失衡是一個重要原因。造紙行業雖然在整體上產需基本平衡,但個別紙種產能過剩、飽和及需求不足是造紙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2012年我國外貿出口增速為7.9%,增幅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外貿出口的下降導致對紙包裝制品的需求大幅下降,這對紙和紙板作為間接出口產品帶來較大影響。初步測算出口包裝中紙及紙板用量每年超過2000萬噸,2012年全國紙制品產量中,包裝紙箱的產量同比下降1.64%。這是造紙行業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造紙行業在成功解決市場供應短缺這一歷史難題后,多個紙種又出現了階段性產能飽和與過剩,在市場需求下降時,出現競相降價和過度競爭,初步了解平均噸紙降價600—1200元,這是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企業負債率高、財務費用高以及能源、人工成本上升,導致效益大幅下降。
國際金融危機已進入第五個年頭,目前全球經濟需求不足、增長乏力。受此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出口大幅下降,比較經濟優勢不斷弱化,潛在經濟增長預期下降,資源、環境、能源約束日趨增強。這些問題的出現,除國際金融危機這一誘發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我國經濟面臨的深層次問題,迫切要求加快宏觀經濟面的深刻調整。當前我國制造業普遍存在產能飽和過剩,存在供需雙重失衡的風險。一方面低水平供給能力嚴重過剩,大大壓縮了規模擴張的空間。另一方面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不足問題突出,而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不強又制約了這一問題的解決。國際金融危機加快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期向次高速或者是中速緩行期轉變的進程。我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轉型期,這是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民收入超過5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后,是跨越學術界稱為中等收入陷阱必然要經歷的階段。也是我國經濟在經歷快速發展后進行經濟大調整的必然。
在由高速增長期進入中速增長緩行期的戰略轉型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轉型,并取得突破。
第一是由速度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在進入增長轉型期后,迫切要求加快實現由速度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型。在造紙行業增長速度降為4%左右之后,行業效益大幅度下降,充分說明這個轉型的重要。也充分說明靠量的增加和擴能發展的老路已難以持續。這個轉變,實質是從量到質的轉變,要從數量主導型,轉到上質量、上水平、上檔次上來。
第二是由低端化向高端化轉變。在造紙行業中,應該說,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從比例上看,中低檔產品的比例過高,而亟需的一些高端產品現在還不能提供。特別是作為新材料的各種新型特種功能用紙,現在基本上還大量依賴進口。在未來材料革命中,紙作為重要載體,通過技術手段,賦予更多功能化作用,發展前景廣,技術含量高,是造紙行業一個重要的發展領域,是產品高端化的重要方向。
第三是從主要依賴引進、招商、模仿為主的發展模式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當前全國造紙行業正面臨轉型升級、優化結構的新形勢,正面對日益增強的資源、環境、能源約束。因此必須依靠技術進步,要堅定不移走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之路。造紙企業已進入以創新為核心的發展階段。
第四是從傳統生產型模式向生產服務型轉變。也可以說是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個轉型要求我們要加快從單純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實現雙輪驅動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第五是由外需經濟向內需經濟轉變。隨著外需增長趨緩,必須進一步擴大內需,中國作為經濟大國,不可能走亞洲四小龍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路子,必須立足內需,發揮經濟內生動力作用,這樣才能確保健康、持續發展。
實現這些轉型是中國經濟進入增速轉型期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是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并認真努力去實現的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當前,我國造紙工業正進入承上啟下、創新驅動發展的主要戰略轉型期,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加快產業升級、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目前,造紙行業正面臨增速減緩、要素成本不斷上升,資源、環境、能源約束不斷增強等新情況、新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造紙行業健康發展、穩定發展,如何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是我們必須要下力氣認真解決的問題,借此機會講幾點問題:
一、必須切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優化結構調整
我國造紙工業經過“十五”、“十一五”的發展,已成功進入世界造紙先進大國行列,其產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這主要得益依靠大規模投資,迅速擴大產能以滿足短缺的市場需求來實現的。初步統計,這期間全國新增產能達6000萬噸。隨著造紙行業產需基本平衡這一目標的實現,造紙工業已進入上質量、上水平、調結構的新階段,增長速度已從過去超常規發展進入理性增長期,也就是中速緩行期。國家統計局快報顯示,2012年紙和紙板產量僅增長3.09%,雖然這一速度主要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所致,具有階段性特點,但也應看到有造紙行業本身深層次問題的影響因素。但這一速度也是與造紙行業“十二五”規劃預測的增長目標4.6%相接近的。“十二五”預測的目標是基于造紙行業實現產需平衡后,結構調整任務重的情況下提出的,充分考慮到基數大、起點高、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等因素,這個目標不僅是量的增加,更是高質量、高水平、高難度的目標,這是造紙行業在高速度大發展后進行大調整的必然。
從2011年和2012年實際情況看,這個目標大致還是符合實際的。因此我們對造紙行業進入增速減緩期要有充分認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分析國際經濟形勢時指出: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繼續,主要經濟體總需求仍然疲弱。因此世界經濟衰退可能持續較長時間,對此我們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于希望快速走出全球經濟危機影響,重回過去高速發展軌道的想法顯然是不現實的。當前迫切要求造紙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優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進一步轉變發展思路。要充分認識到過去長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成本的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要加快從資源消耗型向全生產要素集約利用型轉變,要從依靠擴大投資和規模擴張轉向依靠技術進步、創新和要素升級上來。要緊緊抓住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這個核心,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二、面對高成本時代的到來,造紙工業必須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價值,提高產出水平。
造紙工業作為傳統制造業,其原料在成本中超過50%的較大比重,制造加工深度不高、增值不大。當前生產要素成本不斷增加,特別是人力資本大幅上升,導致造紙行業盈利水平不斷下降。為避免陷入微利和低利困境,必須把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和提升產業鏈價值作為主攻方向。全要素生產率包括勞動生產率、資金利用率、能源效率、資源利用率、投入產出率、“人才紅利”等,過去我們比較重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更多的是通過引進先進大型設備,通過擴大產量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競爭力。這被實踐證明是一條成功的路子。但隨著產能飽和與過剩,規模擴張空間已被大大壓縮,簡單擴能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受消費需求不足的影響,成本增加通過漲價轉移出去的路子也行不通了。因此必須下功夫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和集約利用水平,提高全要素效率對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貢獻率。通過技術進步和精心管理,提升傳統造紙行業產出水平,進一步提高增加值。從造紙工業實際看,應抓好資源高效、高質利用,開發高附加值產品,高效利用水、汽、廢棄物等,大力推進循環發展,提升產業鏈價值,提高產出水平。提高附加值。美國2010年林紙產業技術路線圖提出要將紙廠變成生物精煉廠,產品從傳統的紙漿、紙、紙制品到生物質化學品和生物質能源。其核心是原料的增值,塑造生物質向產品轉換的產業增值鏈。我國制漿造紙造紙企業因原料等原因產業鏈較短,但我國造紙工業在高效利用原料、廢棄物、廢氣等方面潛力巨大,因此要下大力氣依靠技術進步、精心管理、全面提高全要素效率,不斷提高紙廠的產出水平,提高“非紙”產出,以此來化解高成本壓力。
三、面對資源、能源、環境日益增強的約束,必須大力依靠技術進步,降低單位產品投入,提高投入產出率。
要抓好節能減排,降低消耗水平,從源頭做好減量化工作,使各項消耗盡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特別要大力降低水耗。不少紙廠噸紙耗水量很大,而造紙污染排放標準是剛性、約束性的,為實現達標,不得不在落后裝備耗水量大的情況下,也就是污染負荷大的情況下進行環保設施投資,造成污水處理設施投資巨大,同時加大了運行成本。因此降低水耗既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更是減輕污水處理負荷的有效辦法。既可大大節約廢水處理設施的投資,也可大大降低成本。同時要充分利用黑液、廢渣、污泥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提高能源自給率,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以保護環境及降低能源成本支出。
四、面對造紙行業資金密集、企業負債率高、財務成本過高的現狀,要大力優化資本結構、化解財務成本壓力。
目前不少造紙企業財務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已上升到20%左右,已嚴重影響企業盈利水平,很多企業難以為繼。除大力實施資產重組外,還應從傳統單純產品生產模式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實現雙輪驅動。使資本密集型傳統制造業與生產服務型產業相配套,延伸產業鏈,這是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和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后對傳統制造業的必然要求。
當前造紙工業生產經營遇到一些困難,既有一些外部的因素的影響,也有行業自身發展中必須大力解決的問題。但造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重要地位并沒有也不會改變,造紙行業特有的較高需求彈性系數將會使其與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同步增長的趨勢將是長期和穩定的。造紙行業一定要堅定信心,在進入中速增長緩行期后,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大力依靠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攻堅克難,促進造紙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造紙強國目標而努力奮斗。
(本文發表于《中華紙業》2013年第0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