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我國造紙工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總的來說,目前我國造紙工業“形勢嚴峻,又喜又憂”。

   1998
年全國紙和紙板總產量2780萬,連續6年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日本),改革開放以來,平均年增長率101%,產品質量和檔次有顯著提高,產品品種600多種,基本上可滿足各方面需要。隨著新聞出版、書刊印刷、商品包裝等行業的迅速發展,紙張消費需求旺盛,1998年全國紙和紙板總消費量達3400t,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已超過日本)。但是,國內目前生產量卻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進口紙和紙板數量逐年增加, 1998年為577.2t,占全國總消費量的18%,進口產品主要是以木漿為原料的高檔產品。我國紙張出口量很少,1998年為29. 57萬、,僅占全國總生產量的105%,出口產品主要是不適合大規模生產的一些特殊紙品。在目前國內商品市場普遍處于過剩的狀態下,我國造紙工業是少有的消費量增長大于生產量的一個行業,所以,我國的造紙工業將是21世紀的朝陽工業 

   
我國造紙工業的高速增長,長期是在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下取得的。因為在90年代以前,國內紙業市場一直是被短缺所困擾,為了消除短缺,增加供給,其發展目標都把追求數量擴張、擴大生產能力作為重點,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有其客觀的必然性,是必要的。但當90年代中期以后,國內買方市場的出現,商品的激烈競爭和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大環境,我國造紙工業結構上的問題和弊端明顯暴露出來,產需不平衡的矛盾愈來愈突出,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的新變化愈來愈不適應。集中表現為原料結構中木漿比重小,企業規模小,高檔紙品生產能力小,而對環境污染大,長期以來,由于原料結構不合理,大多數企業的裝備水平還相當落后,致使不少企業產品缺乏競爭力,生產的低檔產品造成積壓滯銷,加上工廠管理水平下滑,消耗大,成本高,產品的價格也處于劣勢。

   90
年代中期以來,國內紙業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由嚴重短缺轉向為相對過剩,生產增長的速度和方向也就出現了新變化。生產增長從高速增長逐漸減緩;產品結構導致過剩與短缺并存,又在國際紙業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部分國內產品供大于求,加劇了市場競爭,抑制了紙價,甚至降價推銷;國內部分生產能力閑置或淘汰;在需求約束下,市場競爭加速了企業的分化和改組;不少企業是在激烈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我國整個造紙行業可以說目前是徘徊于低谷。

   
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前景,任重道遠。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預測,隨著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全國紙和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之間差距愈來愈大,經測算,紙和紙板消費總量到2000年將達到3600-3800t,到2010年可能到6000-7000t。可是,限于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特別是是因為建設資金不足和受原料資源制約,最近初步建議,全國紙和紙板總產量指標是:20003000t,20105600t,2015年才7000t。供需間不平衡將非常突出。

   
為解決國內市場對紙張不斷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對高檔紙品的需求,必須加快我國造紙工業發展步伐,努力提高高質量產品的生產能力。但是,造紙工業屬資金、技術密集型工業,不論是新增生產能力,還是對企業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都須有足夠的資金保證。近年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建、擴建和技改項目,沒有10億、20億甚至幾十個億不行。按照我國造紙工業發展規劃測算,未來15年所需投資將在60007000億元,平均每年需投資400-500億元。如何解決資金,將是關系發展計劃能否落實的首要問
。


相關報道:
"入世"對我國造紙工業的影響
加入WTO對我國造紙業是機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