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新聞紙反傾銷案
一、立案背景

1. 1996年初我國再度降低關稅后,新聞紙的關稅已降至15%。
2. 國內新聞紙的供需目前已基本平衡,即年需求量為80萬噸左右,國內已有的九大新聞紙廠:吉林紙業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造紙廠、石峴紙廠、鴨綠江造紙廠、廣州造紙有限公司、南平造紙廠、江西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宜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岳陽造紙有限公司的年生產能力大約是
3.1995年由于國際紙價由400多美元猛漲至1000多美元,國內廠家紛紛出口,國內新聞紙進口量也由1994年的9.21萬噸降至1995年的4.9萬噸,國內新聞紙供需緊張,使國家有關部門作出暫停新聞紙出口的決定。但自1996年二季度起,國際新聞紙市場供過于求,紙價從950美元/噸跌落至第四季度的450美元/噸,致使新聞紙進口量由1995年的4.9萬噸增加至1996年的35.6萬噸,1997年1─10月,新聞紙進口總量已突破40萬噸,占全國年總需求量的50%,這還不包括邊貿進口的約10萬噸的新聞紙。其中加拿大阿比西比公司的產品占到我國新聞紙進口量的1/3。且該公司已準備與國內福建龍巖紙廠合作,進行擴建12萬噸新聞紙項目。

二、新聞紙傾銷對國內企業的影響

1、 1997年的訂貨會上,有15萬噸新聞紙沒有銷路,就是10萬噸指令性新聞紙生產任務,也只簽訂出4.5萬噸合同,尚有5.5萬噸未落實。
2、1997年,國內累計生產新聞紙73萬噸,同比減少19%,但庫存量增加。不少廠家下半年停產。由于1997年的大量進口,使許多報社庫存量極大,1998年上半年主要是消化這一部分存量,因此1998年度中期企業經營狀況并無明顯改觀。短期內需求量不可能有太大的增長。

三、已采取的對策

1、1997年10月1日起,對新聞紙進口關稅實施滑準稅率,即價格上漲,關稅下調,價格下降,關稅增加。1997年4月1日起新聞紙進口關稅提高至20%。
2、1997年10月1日起,對國內新聞紙出口退稅率提高至9%。
3、對1997年全國紙張訂貨會上未訂出的國家新聞紙指令性計劃中的5.5萬噸新聞紙(吉林紙業占2.2萬噸),將由全國新聞出版署牽頭,國家輕工總會與國家經貿委負責協調,安排報刊單位與新聞紙廠共同儲備,并由銀行提供貸款,財政部門給予適當貼息。
4、對于美國、加拿大、韓國的新聞紙傾銷情況進行調查,如屬實則計劃實施征收反傾銷稅。

四、調查結果及其實施后的影響

1、調查結果:
前立案調查已結束,根據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的1998年第2號公告,決定從1998年7月10日起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和美國的進口新聞紙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調查結果表明,來自加拿大、韓國和美國的進口新聞紙存在17.11%~78.93%的傾銷幅度。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第22條的規定,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初裁,加拿大、韓國和美國的進口新聞紙必須向中國海關繳納與傾銷幅度相適應的現金保證金。比如,加拿大阿維納公司的產品被裁定存在78.93%的傾銷幅度,其產品到岸價格為5300元/噸,應交保證金5300×78.93%=4183.29元/噸。

2.對國內新聞紙生產企業的影響:
國內新聞紙企業目前的平均生產成本為5237元/噸,而平均售價僅為5412元/噸,利潤率不過3%,已無再降價的余地,其實,自1997年10月1日起實行滑準稅率以來,新聞紙進口已有明顯減少,在未實施滑準稅率前的1──9月共進口新聞紙37萬噸,平均每月進口4萬多噸。而10──12月共進口8萬噸,平均每月不到4萬噸。若裁定傾銷成立,則會進一步減少進口量,從而緩解國內企業的困難處境。

 

 


相關報道:
中國首例反傾銷案備忘錄
新聞紙產業何去何從?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