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聞紙行業產能大增,增幅達30%以上,大大超過報業消費量8%的增幅,供需產生階段性不平衡。這一現象必然帶來競爭,競爭主要體現在產品質量與價格上。2006年,規模為5萬噸/年以上的企業不超過20家,5萬噸/年以下企業若干,產量約40萬噸左右。
2005年以前,報社看好進口新聞紙質量,大量采購進口新聞紙。2005年,報社轉用價位低的新聞紙,采購小廠生產的新聞紙,每噸能便宜1000元。
從去年年末到今年上半年,報社紛紛采用大型企業生產的新聞紙,其理由是,大企業的產品質量已經能替代進口產品,每噸紙又比進口新聞紙價格低800元左右。這造成我國上半年進口新聞紙量直線下降,僅為0.9萬噸。中國報協估計,我國全年進口量不超過2萬噸。大企業的紙質量比小廠好,又大幅度降價,已接近小廠最高價。這使小廠失去價格優勢,也就失去了競爭力。無疑,報社會棄“小”選“大”。這兩項新舉措給大型企業帶來近40萬噸商機。
 |
我國是世界新聞紙生產、消費大國,特別是隨著報紙、雜志等媒體業的快速發展,新聞紙需求量增勢迅猛。雖然我國政府已對原產于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的新聞紙采取了反傾銷措施,但以往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新聞紙進口量仍保持持續增長態勢。而進入2006年以來,新聞紙進口量急劇下降,據天津海關統計,今年1-5月天津口岸進口新聞紙僅3188噸,價值162.6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下降86.9%和87.4%。
據了解,我國新聞紙產能逐年擴大,國產紙質優價廉,競爭力強,抑制進口量增長。如今國內新聞紙生產廠家已進行了大規模設備更新,以“晨鳴”、“華泰”等龍頭企業為例,其設備先進程度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產品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特別是高檔國產新聞紙與國外產品相比已不相上下,打破了以往高檔新聞紙依賴進口的局面,產品結構性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同時,新項目陸續上馬,產能增長速度驚人,由于國家已于2004取消了新聞紙出口退稅,大量的國產新聞紙基本上留在國內銷售。供給量增加勢必會導致價格走低,據常年經營新聞紙業務人士稱,國產新聞紙價格從去年3季度開始出現下滑,已由每噸5400元高點跌至4600-4800元。質量的提升加之價格的下降,無疑增強了國產新聞紙競爭優勢,因此進口量減少在所難免。
|
|
|
|
|
北美新聞紙市場目前,北美新聞紙市場需求處于持續下降的趨勢。據統計,2006年1至5月,該地區的新聞紙需求量較去年同期減少4.1%。預計,2006年全年北美市場的新聞紙需求量將下降4%左右,2007年全年將下降3.6%左右。 |
歐洲新聞紙市場目前,歐洲新聞紙市場的發展比較健康。據統計,2006年1至5月,該地區的新聞紙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9%,預計2006年全年歐洲市場的新聞紙需求量將增長1.8%,2007年全年將增0.6。
|
亞洲新聞紙市場(不包括日本)據統計,2006年1至5月,該地區的新聞紙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增0.1%。預計,2006年全年,亞洲市場的新聞紙需求量將增長4.6%,2007年全年將增長5.2%。但是,亞洲各地區的表現也不盡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