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紙結合”是一項能夠實現農林、紙業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決策,它的順利實施將產生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但是,這項工作涉及面廣,牽扯部門多,內容復雜。日前,湖南省林業專家在洞庭湖綜合治理與林紙經營一體化主題研討會上指出:“林紙結合”工作必須“做好規劃、確定模式、選好樹種、政策支
持”。
首先,實行林紙結合要認真做好規劃和可行性研究。一是造紙原料林基地的建設規模應當與木漿造紙企業的生產規模相適應,而且基地的建設必須超前,因為即使在湖南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在快、培育再好的速生楊木也要5年—6年才能采伐,一般的要8年—10年,國外松要10年—12年,一般的要15年。要按照每年的木材消耗量及原料林的輪伐期來確定基地規模。二是原料基地以在龍頭企業周圍150公里至200公里半徑內為宜,以減少運輸距離,降低成本。三是在一個基地縣內,原料林基地應大體集中,以便于經營和管理。四是要搞好龍頭企業之間的銜接。在洞庭湖周圍有三個大型木材加工企業(岳紙集團、湖南人造紙廠、石首中纖板廠),都要消耗楊木,都會在湖區縣建立楊木基地,要搞好統一規劃和銜接,特別是在基地建設政策上應基本統一。為了做好這些工作,應請有經驗的設計院做好基地建設的可行性報告,并及早上報申請基地建設專項資金。
其次,要研究確定最佳的基地建設模式。加工企業建立原料基地是一種,但林業基地的建設有其特殊性:一是土地歸農民經營,企業無法直接與千家萬戶農民打交道,必須有一個有制約能力的機構作為中介,才能保證基地生產的木材能按合同分配,具有這種制約和管理能力,因此只有林業部門參與了基地建設,才有約束力;二是培育基地林應當是高科技、高投入、短周期、高產量,林業部門具有技術優勢;三是木材實行限額采伐制度,工業原料林應當按經營方案向林業部門申請專項采伐指標。因此,在原料基地建設中,除了企業出錢、農民出地外,林業部門作為技術和林政管理、經營管理單位,必須作為合作造林的一方。根據印尼金光集團及其他境外投資者在國內興辦工業原料林的經驗,實行企業出資金,農民出土地(或向農民租土地),營林公司(或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中心)出技術并組織營造和管理的三家合作造林,產品(木材)按比例分成的模式,三方都可收益。通過辦龍頭企業和原料林基地,區域經濟也能得到促進和加快發展。
第三,必須選擇好樹種和營林方式。建立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基地,樹種和營林方式的選擇十分重要。楊樹已被大家公認為速生造紙材樹種,而對榿木比較陌生。榿木是非豆科植物中就是根瘤菌的速生樹種,能自己固氮,在湖南省氣候條件下,一年有11個月的生長期,因此生長很快,而且材質優良,是良好的制漿造紙材。這個樹種既耐水濕,又可在山丘區種植,因此應大力推廣。在山丘區,國外松和馬尾松都是速生造紙材,應因地制宜進行栽植,還可引進試種其他速生樹種。在營林方式上,由于營造造紙原料林和人造板原料林的培育目的是要纖維而不是大徑材,因此,在栽植密度上,主伐年齡上都應按這個目標來確定。
第四,在政策上要支持工業原料林基地的建設。對企業投資辦工業原料林基地,政府應從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一是應安排好專項貸款,并配套一定比例的資本金;二是要減輕稅賦,因為是企業自己辦基地,不能按商品林一樣征收稅費,征收的林業“一金兩費”也應按返回一定比例用于基地采伐后的更新造林;三是采伐計劃要單列,按基地經營方案安排采伐指標;四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保證三方合作造林的合同能得到順利的實施和兌現。
林紙結合,企業投資辦工業原料林基地,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但只要政府高度重視,部門和企業密切配合,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這項工作就能夠順利開展起來。
(中國輕工報200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