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作為基礎原材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記者從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2021年全省造紙行業深入實施“鏈長制”工作推進機制,推動產業鏈“上延 ”“中優”“下拓”,造紙和紙制品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2.6%,增速較全省工業平均水平高3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1958億元、利潤11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9%、35.2%,增速較全省工業平均水平分別高4.9個百分點、14.3個百分點;累計生產紙漿550萬噸、機制紙及紙板2473.9萬噸,均居全國第一位。
造紙企業的原材料資源獲取能力和獲取成本,是影響造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為破解造紙原料大量依賴進口、成本話語權長期受限的困局,山東著重從掌握源頭、拓寬渠道、內部挖潛三方面發力,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
抓住最主要的木漿原料來源,山東引導龍頭骨干企業統籌用好國際國內林業資源,加快在林業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布局建設木漿造紙商品林基地,從源頭上掌握造紙原料。目前,太陽紙業在老撾建設的紙漿林已經形成5萬多公頃的種植規模,晨鳴集團在廣西、江西、湖南等地建設約有80萬畝林地,為企業保障原料供應、實現“林漿紙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發揮農業大省資源優勢,山東產學研合作大力開發生物制漿技術,突破農業秸稈綜合利用生物機械法制漿技術,拓寬造紙原料纖維來源渠道。世紀陽光實施“農紙一體化”發展戰略,充分利用麥草等農業秸稈資源,建設50萬噸生物機械漿項目,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大規模將生物技術應用于制備秸稈生物機械漿,替代進口木漿和廢紙。目前,項目一期20萬噸已經投產。
為有效應對我國全面禁止固廢進口帶來的廢紙原料短缺沖擊,山東還引導企業挖掘國產廢紙綜合利用潛力,提高制漿的效率和質量。華泰紙業開展國產廢紙再生紙生產關鍵技術攻關,使國產廢紙漿的纖維品質達到進口廢紙水平,解決了國內優質廢紙原料缺口問題。
據介紹,目前山東在造紙產業確定了兩家“鏈主”企業,優選10家造紙企業進入山東省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白名單(第一批),引領帶動全行業發展。2021年,全省造紙產業鏈一批重點科研項目獲得國家和省級表彰,其中“高性能木材化學漿綠色制備與高值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是造紙行業唯一獲獎項目。
受產業結構、消費市場容量等多重因素影響,山東紙制品行業發展相對造紙行業滯后。對此,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一方面引導省內包裝用紙生產企業發揮原紙生產優勢,向紙制品生產拓展,另一方面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紙制品行業開啟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2021年,全省累計生產紙制品466.4萬噸,同比增長14.1%,增速較機制紙及紙板生產高8.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