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背景下,“碳中和”已成為社會經濟各領域的熱議話題,造紙行業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責無旁貸。迎接綠色轉型,作為造紙行業領先企業的APP(中國)有怎樣的思考與答案?日前,中國新聞周刊對金光集團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進行了采訪,現將全文內容轉載如下。 “碳中和”已經成為2021年最高頻的詞匯之一。2021政府工作報告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企業紛紛將“助力碳中和”列入計劃表;普通人之間的日常閑聊,碳中和也成了言必談的社交貨幣。 可以預見,碳中和必將帶來一場影響社會經濟環境的重大變革,與每個人皆息息相關。尤其是對于企業而言,新目標意味著新任務,必須做好經濟效益與環保之間的兼顧與平衡。 造紙業因為生產能耗較高,加之需要木漿、竹漿等原料,面臨著減排與碳匯的雙重壓力。因此,造紙企業的“碳中和”之路更加任重道遠,值得關注。 而換個角度看,較早開始植樹造林、布局“林漿紙一體化”、深耕可持續發展的造紙企業,就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正如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所說,“APP是有碳中和的基因的!  APP(中國)旗下工廠優美的廠區 碳管理的前瞻性思考 金光集團APP(中國)是國內最早啟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模式的造紙企業。所謂“林漿紙一體化”,就是將造紙產業鏈中的造林、制漿、造紙三個環節整合在一起,以林養紙,以紙促林,實現原料自給自足、流程全線把控和森林的綠色循環。這不僅可以降低邊際成本,提升規模效益,也是APP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篇章。 截至目前,APP在國內擁有26.74萬公頃人工林,并始終堅持“每用一棵樹,先種六棵樹”的原料理念。APP(中國)因為有林業碳匯的優勢,能積極助力抵消碳排放,高效支持碳中和目標。  APP(中國)林、漿、紙一體化實踐 同時在生產端,APP通過技術升級與清潔生產打造智能產業基地,推動高效率、低能耗的發展模式。在“碳中和”政策頒布之前,APP就已把“碳足跡減少30%”列為2030年的重點目標。 所以,對于APP(中國)來說,碳中和其實是一項被賦予了新使命的可持續課題——多年前,APP就已經開始打造綠色循環的產業模式,沉淀多年的基本功厚積薄發,面對新政策與新目標就更加游刃有余。 “集團正在研發一款綠色金融債券產品,希望通過APP在碳匯領域的優勢,賦能其他企業,帶領行業共同邁向碳中和。”翟京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這意味著,APP可以借此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同時或將進一步促進造紙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前瞻性的思考也是給企業的一項挑戰。當政策紅利出現時,就看企業如何抓住這一點!盇PP和翟京麗的經驗是,永遠做機會面前那個“有準備的人”。 數字化意義在于重構 作為一家僑資企業,APP的成長是傳統制造業創新迭代的縮影,也見證了中國制造業近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大部分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時,還有點‘沾沾自喜’的感覺,畢竟在管理經驗、技術設備、創新思維等方面都更先進,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外資企業的技術先進性已經不那么凸顯了。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創新,不進則退! 尤其是造紙這樣的制造工業,創新要硬件軟件“兩手抓”。一邊追求設備生產的極限效率,一邊搭建好線上指導的數字化平臺。 目前,APP已完成了數字化1.0階段的奠基工作,打通了各業務部門的壁壘,將大部分信息流、業務流作業轉移至線上,實現了標準化與實時可視化的管理。每一個員工都實時在線,每一項業務都進度可見,每一架設備都可查詢運行狀態…… 在翟京麗看來,數字化帶來的最大收獲就是效率的提升,不僅表現在業務進度上,總結、復盤、改進的工作也進展更為順利。“因為集團規模較大,以前每個月結束后,總要三五天時間才能看到綜合的報表,現在基本上第二天就可以拿到。而且數據可以根據不同因素細分梳理,更便于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與增長的機會點! 當然,磨合期也是必然存在的。在翟京麗看來,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實現“四個重構”,即重構業務流程、客戶體驗、產品結構與服務以及商業模式。這意味著在推行之初要把每一個業務環節進行重新梳理,再轉移至系統中做成“標準”,落地實施時,也會出現一些人為設計與實際操作的差異。目前,APP的數字化系統仍在根據實際運行狀況不斷地修正與完善。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再解決,就能形成一個持續優化的循環。”翟京麗說。  APP(中國)自動化工廠 接下來的數字化2.0階段,APP的目標是將已積累出的業務數據,轉化為指導業務的管理決策。同時,也賦能更廣域的客戶與合作伙伴。由于數字化系統可以顯著提升業務與溝通效率,改善客戶體驗,APP的很多合作企業享受到了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對數字化有了更高的期待,也倒逼自身企業加入到數字化轉型隊伍之中。正如翟京麗所愿——希望供應鏈上下游的客戶,都能與APP共同成長。這也是重構客戶體驗與商業模式的意義所在。 高質量發展需要全方位的升級 “不平凡的2020年,讓我們多了很多空間去思考!闭劶斑^去一年,翟京麗感觸頗深。在挑戰與危機中,她看到了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企業韌性,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應急的能力以及員工之間的向心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此外,機遇總是與危機共生,由于疫情影響,帶有消毒功能的生活用紙與一些醫療防護用紙需求激增,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有所提升,催生出更多細分功能與個性化需求。 于危機中育新機,此番風雨洗禮過后,APP(中國)的新時期目標愈加精準與清晰!拔覀儸F在要做的是升級,技術升級、產業升級、綠色升級,都是一個延伸向上的過程!钡跃愓f,“整體造紙行業從去年開始經歷了恢復期和成長期,長期來看,紙業的發展是跟隨市場走的。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周期性的發展,最近看到紙業價格有所上漲,這其實是一個行業正常的階段性變化。” 翟京麗分析,由于近期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市場需求的增長、限塑令的推出,給紙業提供了“以紙代塑”的機遇;加之疫情造成的通貨膨脹,造紙行業原材料和物流成本大幅上升等各種因素在短期內疊加,造成了紙價增長。另外,實際上疫情對造紙市場并沒有造成大的影響,所以整體而言這是一個從恢復到成長的過程。 金光集團APP(中國)也正積極調整經營策略、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規模產量,滿足客戶需求,與客戶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生命共同體,力圖真正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APP(中國)已經規劃出了一系列覆蓋橫向布局與縱深發展的升級策略。 一方面,在雙循環格局下,印尼僑企APP業務覆蓋多個國家,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已經做到了“兩個市場”。作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APP(中國)希望在國內外做到管理經驗、原材料、技術、設備、人才、資本等各個領域的互通有無,帶動周邊國家的發展,也反哺國內造紙業。  位于印尼雅加達的金光產業園區 另一方面則是持續深化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有條不紊地踐行數字化升級、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翟京麗把目標拆分為“三鏈”——價值鏈、產品鏈與供應鏈。充分體現企業的產品價值、商譽價值、責任價值,保證能全面高質量地滿足各類客戶的產品需求,并聯合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長。 同時,翟京麗介紹說,APP(中國)也正在不斷走出去,去華為、阿里、美的等以高科技著稱的企業走訪學習,借鑒別人的理念與經驗,助力自身鍛長板、補短板。在她看來,傳統企業如果一直困在自有的思維模式里,容易陷入閉門造車的窠臼,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盡管互聯網企業與造紙企業大相徑庭,但仍然有很多可取之處。比如共享平臺模式,就可以把“世界的資源”變成“我的資源”,做到合作共贏。 “碳中和”的解題思路也是如此,作為行業的先行者,APP(中國)已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接下來只需要延續并升級原有的執行策略。談及實現“碳中和”的具體時間表,翟京麗信心十足地表示,會比2060年提早一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