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在此背景下,企業完善自身可持續發展管理機制,加速綠色低碳發展,對我國實現經濟行穩致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深遠意義。為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使命,APP(中國)始終走在行業前沿。如今,已擁有自營林面積400多萬畝,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 2019年11月,APP(中國)啟動林業碳匯項目,并成立了碳匯項目組。2020年8月,APP(中國)委托權威第三方,根據“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測算評估出APP(中國)林基地2020年總固碳量達到4696萬噸,當年凈增碳匯量211萬噸,其中APP(中國)林務旗下的云南思茅金瀾滄豐產林有限公司總固碳量約為2127萬噸,占比45.3%。 第三方核算評固的數據,充分展示了APP(中國)在應對氣候環境變化保護方面做了巨大貢獻;也從側面有力證明了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科學期刊上的報道屬實,中國西南地區的新造樹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巨大,不該被低估。 2020年12月29日,APP(中國)上海總部及林務事業部可持續發展部門特邀請第三方,對思茅金瀾滄豐產林有限公司林基地的碳匯貢獻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 金瀾滄公司從2003年起在西南邊陲的邊三縣(瀾滄縣、孟連縣、西盟縣),種植了54萬畝以桉樹為主、少部分西南樺及旱冬瓜的林基地;另外在種植時還保留了約7.7萬畝的綠色保護帶;在種植過種中始終堅持科技營林、生態營林的理念,科學經營管理;自種植后都未進行過大規模的采伐活動。從當地林業部門的森林覆蓋率調查情況來看,自其在邊三縣發展種植業以來,三縣所轄區域的總體有林地面積提高了6.46%,森林覆蓋率提高了3.5%。 
APP(中國)林務林地現場考察 
碳匯考察交流總結會 APP(中國)林務將堅持科技營林、生態營林的理念,積極響應碳匯項目的發展和實施,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循環經濟理念,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抓住由“綠色”經濟增長帶來的商機,實現企業的經濟目標,又能產生可喜的環保效益。助力實現APP(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為中國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零排放碳標簽產品,作出積極的貢獻。 紙博士科普: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