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事業就要心無旁騖。我30多年就做一件事,那就是造紙。這是仙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敏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王敏良出生于浙江東陽的落鶴山下,十幾歲就學造紙。從1985年中專畢業到造紙廠參加工作,他這輩子都在和“紙”打交道,同行和朋友都稱呼他“紙先生”。我信奉做事情就要做到最好。 從進廠當小工那一天起,跟著師傅們認真學習,熟悉、掌握造紙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梢宰院赖卣f,在沒有創業的時候我是一個優秀的造紙工人。往事歷歷在目,從一個造紙廠的小工,到創辦仙鶴,再到帶領仙鶴成功上市,我奮斗了30余年,仿佛都在彈指一揮間;貞浲拢趺袅几锌级。 1995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后的第三年,全國各地的改革開放的步伐明顯加快。王敏良緊跟時代發展的大潮,與其兄長籌資一百萬元,輾轉到義烏市租賃了兩條閑置的造紙生產線,辦起了義烏市復合原紙廠,生產白紙。經過兩年的開拓和積累,王氏家族決定自己投資創業。兄妹幾人進行了多方面考察,最終選址落戶在具有豐富水資源和造紙基礎的衢江,于1997年創辦了衢州仙鶴紙業有限公司。2001年又成立了浙江仙鶴特種紙有限公司,并開始建設二期工程。 多年來,公司以煙草行業、家居裝飾、食品與醫療包裝等特種紙產品的研發制造為核心,積極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元化產業的發展,以“浙江制造”為標準,邁向“中國制造”,全力打造特種紙第一品牌。 立足國內穩扎穩打的同時,仙鶴也在不斷尋求國際合作。2004年,與德國夏特裝飾紙股份公司合資成立浙江夏王紙業有限公司,專業生產高檔裝飾原紙,陸續建成年產18萬噸4條原紙生產線。至2018年底,夏王的KDPM4投入生產。屆時,夏王將成為國際上裝飾原紙行業最大的生產基地。 截至2017年末,仙鶴已建成各類紙機生產線35條,涂布、超壓生產線20多條,特種紙及紙制品年生產能力超60萬噸。并且通過派生投資等方式成立了多家公司,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特種紙生產企業之一。 仙鶴能有今天的成績,除了自身努力,最應該感謝的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時光。 “我必須感謝這個時代”這是王敏良多個場合講過的話。他告訴記者:從最初承包工廠,到集全家族之力走上創業之路,賺到第一桶金,再到1997年創辦仙鶴,以及仙鶴的快速成長,都離不開改革大潮的推動,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離不開國家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也離不開浙江良好的經商環境。 造紙是一個高耗能產業,造紙的生產線需24小時不間斷運轉,停轉就會影響產品的質量、產能和企業效益,所以造紙廠對用電可靠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王敏良的記憶中,從來沒有因為能源電力問題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事發生過,哪怕是十多年前長時間的電力供應緊張時期。他清楚的記得那時候全國都在喊缺煤缺電,報紙電視上經常有大家“輪流用電”的新聞。公司動力科的同事一開始很焦慮,經常愁眉苦臉,怕限電拖了后腿。但事實證明,供電企業的工作確實很到位,供電員工三天兩頭往廠子里跑,了解生產情況、用電需求,制訂詳細的用電計劃,幫公司排憂解難。 目前,仙鶴股份的電費支出超過1.5億元,是名副其實的用電大戶,但公司并沒有受到用電束縛。2017年,在衢州供電公司的幫助下,公司的專用變電站——110千伏仙鶴變電站投運了。王敏良告訴記者,供電公司在規劃調整、方案設計,甚至施工過程中,都安排客戶經理全程跟蹤周到服務,確保了項目快速推進,讓公司的新增生產線可以早投產。 仙鶴變電站投運后,公司向供電公司提出缺少高水平電氣技術人員的問題,F在仙鶴的電氣設備種類和數量都在成倍增加,新設備的運維要求與參差不齊的運維管理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問題提出沒過多久,供電公司就提供了一個叫“智慧電務”綜合能源服務平臺的解決方案。 供電公司提出,雙方在設備代運維、節能降耗、云監測等方面開展合作,公司將仙鶴三座變電站的68個間隔全部交由“智慧電務”來打理。這一下,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公司少了一塊心病。 回顧自己二十多年的創業歷程,王敏良坦言,這幾年才是發展最困難的時候。從2012年開始,特種紙行業的成熟度越來越高,需求量不再增長,似乎已經觸頂行業的天花板,這讓他感覺到了無形的壓力。 “就好像高中畢業去讀大學,不長個只能長智力了!逼髽I發展從量的積累步入質的提升,王敏良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面對當下的困境,他說,只有不斷創新,另辟蹊徑,才能有所突破。 現如今,公司已經找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將優化產業布局、拉長產業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進一步開辟新的藍海市場,努力達成把仙鶴打造成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性能紙基功能型新材料領軍企業的戰略目標。到“十三五”末,實現100萬噸高檔特種紙產量、100億產值的“雙百目標”。 2018年4月20日上市,公司完成了由家族企業到公眾公司的華麗轉變。8月25日,仙鶴股份發布了其上市以來首份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84億元,同比增長52.82%;扣非后凈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6.87%。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