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則環保消息震驚業內:廣東一家造紙廠被當地環保局作出罰款100萬元的行政處罰。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家印刷廠被處以罰款10萬元,但在復查之后仍未達標,最終被連日計罰處以罰款200萬元。 兩家企業竟因環保原因被處以總計高達300萬元的罰款,在當前行情不好,訂單匱乏的情況下,實在是令人唏噓。 
廣東一家造紙廠因環保原因,被當地環保局罰款100萬 11月6日,廣東省汕頭市環保局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汕環金罰字〔2018〕44號)》,宣稱汕頭市騰發紙業有限公司因廢氣超標排放,且多次受到環保違法舉報,被處以罰款100萬元整。 
決定書顯示,汕頭市環境保護局金平分局于6月14日、15日對汕頭市騰發紙業進行調查,發現鍋爐在使用時排氣口外排的煙氣中污染因子煙塵、二氧化硫均超過《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A區燃氣鍋爐最高允許排放濃度。 9月18日,汕頭市環保局向汕頭市騰發紙業送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告知其違法事實、處罰依據和擬作出的處罰決定。9月25日,汕頭市騰發紙業遞交《申請書》,懇請諒情從輕處理。在《申請書》中,汕頭市騰發紙業有限公司表示: 騰發紙業自承包經營權以來,發生過重大火災,損失嚴重,至被查處停產前后加起來才經營1年9個月,至今保險公司也無賠償,且拖欠供應商貨款無法付還;鍋爐廢氣超標不嚴重,也有經過設施凈濾,懇請諒情從輕處理。 
但汕頭市環保局認為,汕頭市騰發紙業此次鍋爐廢氣煙塵超標5.23倍,二氧化硫超標2.5倍,且此前也因“廢氣超標”于2017年8月10日、2017年11月9日被行政處罰,此外多次受到環保違法舉報,社會影響面廣,經綜合考慮,遂作出罰款100萬元的行政處罰。 最后,汕頭市環境保護局表示,汕頭市騰發紙業應在接到本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將罰款繳至建行汕頭建營支行汕頭市財政代收款專戶,逾期不繳納罰款的,將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 
概括來看,汕頭市騰發紙業之所以會遭遇天價罰款,是因為多次廢氣超標、多次受到環保違法舉報,影響面太廣所致。但汕頭市騰發紙業并不好過:受過火災、實際經營時間不到兩年、拖欠供應商貨款…… 如此嚴重的違法事實導致天價罰款發生,而承擔這一罪果的企業卻又是如此境地,實在是令人唏噓。 北京一家印刷廠被實施連日計罰,罰款金額高達200萬 而千里之外的北京,也在近期發生過類似事件。11月19日,據“千龍網”透露,北京市環保局開出《京環保監察罰字〔2018〕12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表示北京美通印刷有限公司因違反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被罰款200萬元。 
決定書顯示,北京市環保局于6月25日對北京美通印刷進行調查,并委托第三方監測中心對印刷車間工藝廢氣有組織排放情況進行監測。7月17日,檢測報告出具,該單位印刷車間排氣筒有組織排放的非甲烷總烴濃度為82.6mg/m3,超過規定的排放限值。 7月20日,北京市環保局對該單位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9月20日,北京市環保局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對該單位處以十萬元罰款。但因8月9日發生的一起事件,該筆罰款由十萬元增加至200萬元。 當時,北京市環保局對北京美通印刷進行復檢,發現整改情況并未達到要求。據第三方監測中心的復測結果顯示,北京美通印刷車間排氣筒有組織排放的非甲烷總烴濃度仍有57mg/m3,依舊超過規定的排放限值。 
北京市環保局按照京環保監察罰字〔2018〕50號行政處罰,決定數額按日連續處罰,計罰日數為2018年7月21日起至2018年8月9日,共計20日,計算罰款金額為10萬元乘以20日,共計200萬元。 概括來說便是,北京美通印刷因為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超標,被處以罰款10萬元。但在復查時,北京市環保局發現北京美通印刷整改后仍未達標,于是決定連日計罰,處以罰款200萬元。 
紙品包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于環保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 汕頭市騰發紙業被罰100萬元、北京美通印刷被罰200萬元,實際上,這兩起天價罰款是近幾年環保風暴席卷行業的一個縮影。 往遠處看,2017年,日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位于上海松江的兩家工廠,被處以三筆罰款,共計235萬元。往近處看,近幾個月,幾乎每隔幾天就可見到有企業受到環保處罰的消息。 
那么,如此形勢之下,紙品包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于環保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呢? 1、不能放松環保要求,爭取實施清潔生產。廢氣、廢水必須達標排放,新建項目必須取得環評報批手續再投入生產等; 2、一旦被環保部門檢查出問題,該整改的立馬整改,千萬不要出現整改后仍然不達標的情況,否則處罰力度可能會更大。 3、如果對環保部門作出的處罰不服,可在收到處罰決定后立馬向省環保廳或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或者直接向有管轄權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4、繳納罰款要及時。一般而言,逾期不繳納罰款的,將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 當然,可能會有人說,如果加大環保投入,企業的成本將會急劇上升。但沒辦法,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國家的環保要求將會越來越嚴格,紙品包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若想安心生產,環保這一關必須得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