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是近年來的高頻詞匯。新常態下,結構調整是一種大格局、大趨勢,是必須進行的一場變革。
遼寧深化林業改革首先從頂層設計開始,勾畫了未來改革的方向。
2016年8月16日到10月17日的兩個月時間里,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兩次新聞發布會,就全省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向新聞媒體公布。打造精品森林旅游線路、發展森林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加大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力度……多項目標已經描繪出遼寧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美好藍圖。
作為全省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性文件,《遼寧省林業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經省政府審議通過。《意見》明確,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2%,森林總蓄積達到3.41億立方米;力爭全省林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率3.74%,對全省GDP貢獻值達到110億元;建設森林體驗基地5處、森林養生養老基地5處;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量達到3500萬人次;初步建成結構基本合理、功能漸趨增強的森林生態系統和更具活力、顯著富民的林業產業體系。
《意見》提出了十項主要任務:一是加大國土綠化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強森林城市建設,實施鄉村綠化工程,實行造林精細化管理,提高造林工程質量。二是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重點推進落葉松、紅松、楊樹、樺樹等大徑級材培育基地,紫椴、黃菠蘿、核桃楸、水曲柳等珍貴樹種用材林基地,楊樹短周期原料林基地建設,提升全省木材質量和產量。三是推進紅松果材兼用林和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重點發展紅松果材兼用林和榛子、核桃、板栗、大棗、仁用杏、優質梨、樹莓、藍莓、獼猴桃等特色經濟林產業基地。開展特色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建設,促進經濟林產業向規;耘唷藴驶洜I、專業化方向發展。四是推進林地經濟開發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林下參和刺五加等森林中藥材基地、刺龍芽等山野菜基地、黑木耳等林地食用菌基地,積極發展鹿、林蛙、野豬、貂、狐等野生動物人工馴養基地。五是推進林木良種苗木花卉產業發展。積極發展紫葉李、金葉榆、金葉糖槭等彩色苗木基地,大力發展五角楓、東北紅豆杉等鄉土樹種綠化苗木基地,積極推進以丹東杜鵑、天女木蘭等遼寧特色木本花卉基地建設。六是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打造環海線、遼東線、遼南線、遼西線等森林旅游精品線路。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森林旅游開發項目建設,鼓勵和支持林農依托森林環境創辦“林家樂”。七是大力發展森林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加強森林體驗中心、森林養生養老中心、森林浴場、解說步道、健身步道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重點開展全國森林養生養老基地示范工程建設,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森林養生養老基地建設。八是加強林業生態公益產品供給。加快推進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自然保護區等林業生態公益產品發展,著力推進國家公園建設。九是加快林產品加工和冷鏈運輸物流業發展。十是加強龍頭企業和品牌培育。省級林業龍頭企業由2015年的141家增加到2020年的200家以上,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由2015年的5家增加到2020年的15家以上。
為確保上述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意見》提出了十條保障措施:一是強化規劃和政策引導。二是調整和修訂《森林經營技術規程》。三是鼓勵和支持林業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引導和鼓勵農民以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入股、合資、合作等形式組建專業合作組織。四是加強林業科研和技術推廣。五是推進林業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積極完善以縣級為主、鄉級為輔的林權管理服務中心建設,逐步建成林權管理、流轉交易、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林權管理服務機構。六是積極調整林業投資方向和重點,集中資金重點投向大徑級材、珍貴樹種用材林、紅松果材兼用林、經濟林標準園、林地經濟開發項目。七是加大森林養生養老產業支持力度。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實行森林旅游資源有償使用,允許森林旅游資源使用權依法抵押、入股、合資、合作。八是拓寬林業融資渠道。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溝通合作,簽訂銀林戰略合作協議,創新銀林合作模式。九是加快推進林業多元化擔保體系建設。十是加強領導。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遼寧林業建設存在許多生態和經濟發展的“短板”,十項任務、十條措施的推出,就是遼寧從供給側入手、深化結構性改革,必將為提升遼寧林業質量效益增添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