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已過去半個多月,然而龐大的運量讓好多消費者幾天前才收到快件。今年“雙11”期間,我省處理的快件超過3300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如此龐大的快遞量,意味著將產生包裝箱、編織袋、塑料袋等大量快遞垃圾。
放眼全國,此現狀亦不容樂觀。據國家郵政局10月份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僅2015年,我國快遞業就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張、塑料袋約82.68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其中,僅膠帶總長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誠然,對于賣家和消費者來說,多一層包裝就多了一重保障。為防止運輸過程中物品損壞,只能在包裝上多下功夫了。近日,網友“一生無憂”在網上購買了一只玻璃水杯,商家怕杯子在運輸環節破損,就把杯子連同包裝盒一起,包裹得如同一只粽子,讓人哭笑不得。相信大多數網民都考慮過快遞包裝處理不當會造成污染,但又似乎無可奈何。
推行“綠色”快遞。鼓勵商家、快遞公司使用更環保的包裝材料,比如用可以降解回收的塑料包裝,增加易于循環利用的環保包裝的使用。然而,對于賣家和消費者雙方來說,使用“綠色”包裝,勢必會增加快遞的成本!熬G色”包裝不單純是技術問題,同時也受成本的困擾。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引導快遞企業建立包裝回收點,配合生產企業設立廢包裝回收設施,實現包裝的回收再利用,在一定程度減少浪費和污染。最近,太原市小店區街頭出現一款智能垃圾回收箱,引來各方關注,廣受好評。
快遞包裝的終點站是消費者,面對大量的包裝,有的人收集起來賣了廢品,更多人則當做垃圾一扔了之。更有甚者,收到快遞后將包裝拆開,隨意丟棄。要積極宣傳,增加大眾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合理地將快遞包裝進行分類、投放!叭绾畏乐箍爝f包裝泛濫成為新的環境污染源,已迫在眉睫。須各方獻計獻策,共同努力!”搜狐網友“城里的月光”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