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與南昌縣公安局偵破一起假冒注冊商標案,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名,查獲假冒的“護舒寶”、“ABC”、“七度空間”、“蘇菲”、“潔伶”等品牌衛生巾30400余件(共計一千余萬片),涉案總價值4000余萬元。
假衛生巾被偵破值得慶幸,但酒吧老板破產后轉行做“假衛生巾”有數年之久,且數量非常的大,銷售的范圍非常的廣,遍布全國各地,其哪來的能耐?
衛生巾是貼身的用品,正規衛生巾有嚴格的標準,需用優質棉漿制作,而假的衛生巾卻外表精美,內地骯臟,用垃圾紙和廢塑料袋替代,生產這樣的衛生巾等于制毒,極易引發嚴重的婦科疾病,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應當及時發現,抬頭就打。
誠然,從外表上看,假衛生巾與真衛生巾并無多大的區別,通過精致的包裝,要名有名,要條文碼有條文碼,很難發現其是真是假,在加之其行為詭秘,暗中生產,親朋好友組團經銷,確實給監管帶來很大的難度。但是其要生產必須要大量的采購原材料,要有機器生產,并有污水產生,動靜不小。尤其是銷售要進店鋪進超市,只要監管人員多關注,就能發現其的蹤影,順藤摸瓜就能及時的搗毀其老窩。制假者能數年生產,除了其的狡猾之外,關鍵是摸到了監管的軟肋,衛生巾不比食品,即使有嚴重的危害也不會馬上反應,得有個過程,而這一過程往往使監管者不上心。
長期以來紙“巾”的問題不少,有用舊廢紙生產餐巾紙,甚至用廁紙加工衛生紙,而假衛生巾的案例也時有報道,如:2013年4月,泉州警方披露了一起案值1.55億元的衛生巾造假案;又如:黑心商人販賣假冒衛生巾 每天三四百箱發往全國。假衛生紙和衛生巾已經不是新鮮事,更應該從嚴進行防范,加強監管,而此次曝出特大的假衛生巾案,不能不說監管還是存有漏洞,還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
問題衛生巾不能光等著公安部門進行偵破,監管應主動出擊,把衛生巾放到食品安全的位置狠抓嚴管,拓寬舉報渠道,不放過每一條線索,尤其是在商場和超市更應進行檢查和抽查,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只是在節假日就主動,平常就被動?此朗刈′N售渠道,如此,即使是制假者再有能耐也將原形畢露。
假衛生巾這一大案被偵破,并非就是萬事大吉。在暴利的誘惑下,犯罪分子總是想方設法逃避檢查,手法將更高明,行動將更詭秘,監管更應有所為,嚴密布控,及時發現,以防止和杜絕假衛生巾延續,讓用衛生巾者用得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