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造紙行業通過轉型升級,打造4個造紙基地——東莞中堂造紙產業基地、位于江門市的廣東銀州湖紙業基地、湛江林漿紙產業基地、廣寧特種紙產業基地,正在建設1個產業轉移工業園——珠海(陽江)高新區技術開發區,實現了產品產量持續增長,躍居全國第一。同時,廣東省積極響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政策,調整經濟結構,超額完成國家節能減排任務。
廣東省造紙業規模以上企業206家,成為全國紙及紙板產銷量最大的省份
據廣東省統計局2016年上半年發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廣東全年造紙及紙制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53.68億元,同比增長4.9%;實現利潤總額87.16億元,同比增長18.8%;主營業務收入1858.43億元,同比增長4.4%;工業銷售產值達1903.4億元,同比增長5.4%;出口交貨值達1898億元,同比減少3.8%;應交增值稅39.17億元,同比增長14%。
2015年,廣東省紙及紙板仍以包裝紙為主,箱板紙、瓦楞原紙、涂布白板紙等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分別占全國比重的32.3%、21.9%和20.4%。
至2015年年底,廣東省造紙業規模以上企業206家,全年平均用工人數達22.2萬人,機制紙及紙板產量達2078.3萬噸,同比增長4.3%,躍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全國紙及紙板產銷量最大的省份。
廣東省造紙產業集中,已形成4大造紙基地
歷經多年發展,廣東省造紙企業多數規模較大。2015年年底,廣東省東莞市政府對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兩高一低”造紙企業進行全面整治和引導企業退出,產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廣東省造紙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2015年,廣東省紙及紙板產能超過100萬噸的企業5家,產量占全省的54.1%;30萬噸—100萬噸的企業19家,產量占全省的24.8%;10萬噸—30萬噸的企業17家。
同時,廣東省造紙產業區域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在東莞、江門、湛江、珠海、中山、肇慶等市,形成了東莞中堂造紙產業基地、位于江門市的廣東銀州湖紙業基地、湛江林漿紙產業基地、廣寧特種紙產業基地以及正在建設的珠海(陽江)高新區技術開發區產業轉移工業園。
其中,廣東銀州湖紙業基地是廣東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和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已聚集9家造紙企業,產能達171萬噸,其中5家企業是上市公司,分別是維達紙業、中順紙業、亞太森博紙業、華泰紙業和星輝造紙,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基地計劃建設亞太森博二期項目、引進江門市漢華紙業有限公司特種紙項目等,計劃產能達到303萬噸。而湛江林漿紙產業基地則以湛江晨鳴漿紙、廣東冠豪高新為龍頭,預計到2018年紙漿產能達到160萬噸,造紙產能達350萬噸。
廣東省引導企業轉型、開展能效對標試點,節能減排超國標走在全國前列
廣東省積極響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政策,調整經濟結構,行業逐漸步入轉型升級調整期。2015年,東莞市政府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對年產20萬噸以下的包裝紙企業和年產5萬噸以下的生活用紙企業進行淘汰。截至當年年底,共引導53家企業停產,合計淘汰產能532.74萬噸。
在節能環保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廣東省造紙企業建設了較好的環保設施,工藝和技術裝備較為先進。自2014年起,廣東省造紙業開展能效對標試點,通過直接生產系統綜合能耗和企業綜合能耗兩個方面的指標進行對標。
2015年全省有18家企業參與能效對標,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連續兩年被廣東省經信委評為能效領跑者,其涂布白紙板直接生產系統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僅為230.9千克標準煤/噸。
此外,廣東省造紙行業的節能環保工作也走在全國前列,執行標準參照國內最新標準,如珠三角地區水污染物排放執行標準的特別排放限值等。
據廣東省環保廳對全省789家造紙及紙制品企業統計,用水量24.7億噸,占全省工業用水總量的17.7%,占全國造紙及紙制品業用水總量的20.6%。
其中新鮮用水量4.2億噸,占全國造紙及紙制品業新鮮用水量的12.5%;重復用水量20.5億噸,水重復利用率為82.9%,比全國造紙及紙制品業水重復利用率高出11個百分點。
紙種需求多樣且需求量大,廣東省接下來以技術改造為主要發展方向
國民經濟需求的紙種數以百計,而廣東省造紙業能生產的紙種遠遠達不到要求。廣東省目前對汽車用紙、金屬包裝用紙、食品用紙、醫療用紙、物流行業用紙、新型辦公用紙等需求量相當大,廣東省自產的品種和產量仍有發展余地。
由于特種紙的需求量不高,廣東省各企業需針對自己的技術水平及銷售可能性開發新項目,研發和銷售自己擅長的紙種,著力開發生產和銷售既適應市場需要、自身企業又熟悉的產品。
今后,廣東省造紙業將充分發揮廣東省政府提出的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理念,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適應新常態,以技術改造為主要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