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將樂西山造紙——久居深山的神秘造紙技藝
 
http://www.hnckzkzs.com  2016-01-21 中國竹柳樹網

  西山造紙,是將樂三絕之一。它,完整地傳承了蔡倫造紙的工藝,是中國古老手工造紙技藝的縮影。如今,這項技藝的傳承人越來越少,多以表演的形式存在,讓人們有了“穿越時空之感”,感受古老的造紙技藝。

  8月12日,記者來到風景優美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三明將樂龍棲山,探訪這久居深山的神秘造紙技藝。

  龍棲山,氣候濕潤,孕育著2萬多畝豐富的毛竹,是西山造紙最好的原材料。

  穿過一片竹林,眼前輕煙繚繞,古樸簡陋的幾座木屋就是西山造紙作坊。造紙的師傅只有6位老人,最年輕的也有59歲了。兩位抄紙師傅手持竹席在紙漿池里一撈一提一放,配合十分默契,動作整齊劃一,一張張紙厚薄均勻,質地細膩。

  走進烘烤房,一股熱浪襲來,兩位老人在狹小的木屋里忙碌,他們穿著短褲背心,汗流浹背,手腳利索地將剛制作出的濕紙貼在焙箱上烘干。剛烘焙的紙十分脆弱, 需要小心侍弄。這些老人們在這里工作了30多年。陳師傅無奈地說:“現在的人都不大愿意做這種粗活,人工造紙是件體力活。每一道工序幾乎都是靠手工操作, 所以,做這種工作的人越來越少!

  西山紙制作工序十分繁復,需經砍嫩竹、斷筒、削皮、撒石灰、浸漂、腌漬、剝竹麻、壓榨、匕槽、踏料、耘槽、抄紙、干紙、分揀、裁切等28道工序,每道工序 都必須精工細作。西山紙細膩柔韌、光潤潔凈、吸水性強、久存不蛀,用于書法,吸墨性強,墨色固定而不褪色;西山紙既可用于修復、印刷古舊書籍,又可用于書 法,裝裱后古色古香,因此,深受用戶的喜愛。

  將樂西山紙在唐、宋時代頗負盛名,迄今一千多年的歷史。清人郭柏蒼的《閩產錄異》說將樂紙以楊家山的京紙和龍棲山的西山紙最好。當年,乾隆皇帝編《四庫全 書》時,命欽差大臣到將樂調西山紙印刷。

  清代以后遠涉重洋,暢銷日本、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拔魃郊垺钡妮x煌期出現在民 國時期,百余家作坊年產紙5萬余擔,為閩省之最。20世紀30-40年代的抗戰時期西山紙被大批調到永安印刷“中央日報”,紙質大大超過當時重慶的“中央 日報”。

  20世紀50年代的解放初期西山紙大量出口東南亞,為國家爭取了不少外匯。20世紀70年代,中央政府對龍棲山的西山紙實施統購統銷政策。

  西山紙 亦作為《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詩詞》線裝本的專門用紙,而廣為人知。僅僅用于《毛選》的西山紙,就達640多噸。到20世紀80年代,當地造紙作坊尚余 60多家,F代的造紙工藝,讓曾經盛極一時的手工造紙悄然沉寂了。

  到了2006年,龍棲山造紙作坊是將樂僅存的一家,作坊位于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的竹海深 處。如今,西山造紙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和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嚴禁對個人、實體、民族、國家等謾罵、誣蔑、誹謗!
 
用戶名   匿名發出 
  相關新聞  
  ·北張村古法造紙有傳人 72道工序手藝純熟  ·陜西北張村 古法造紙的驕傲與蒼涼
  ·湖北利川:最后的“土法造紙部落”  ·春訪漳河源頭 探秘古法造紙
  ·千年的澤雅竹紙 玩出現代時尚  ·丹寨古法造紙:從大山走向世界
  ·鄭州非遺:麻紙手工造紙技藝  ·古方造紙面臨全軍覆沒?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