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北張村古法造紙有傳人 72道工序手藝純熟
 
http://www.hnckzkzs.com  2016-01-21 人民日報


北張村古法造紙

  一路奔赴秦嶺。終南如屏,已在眼前。過了灃河,西安市長安區北張村便靜臥在這山水環繞間。

  記者叩開了北張村一戶掛著“楮皮紙抄制技藝傳習所”牌子的農戶大門。眼前這位靦腆的“95后”年輕人,就是如今這北張村古法造紙技藝最年輕的傳人。他叫張剛,今年才18歲。

  后院里,古樸的木質工具、盛滿紙漿的石槽、盛穰的石臼,這個家庭作坊讓記者瞬間有一種穿越歷史之感。

  跳進石槽邊齊腰深的坑里,張剛拿起木桿,將石槽里的紙漿攪拌均勻。接著,他用一扇特制的竹簾,嫻熟地在紙漿槽里蕩了幾蕩,濾掉水后,便“撈”出了一層薄薄的白色紙漿膜,然后再掀去竹簾,把紙漿膜在一旁壘成堆,壓出水分。

  幾個連貫動作,前后不過一分鐘!皠e看就這幾下子,要想把握好力度,沒有一兩年功夫學不來”,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說,“他這每張紙都是嚴格按照兩千年傳承下來的古法來制作,從打簾子、蒸構樹瓤、做紙漿到撈紙、曬紙,前前后后有72道工序哩!”

  年紀輕輕的張剛手藝如此純熟,還要感謝他的爺爺、76歲的老藝人張逢學。在屋子另一頭,張逢學老人正忙著將樹皮用木杵踏成薄片,好給孫子提供原料。張剛的母親則負責將兒子壘成堆壓出水分后的紙漿膜一層層掀開,再用刷子刷到墻上晾曬!半m然現在銷路窄了,但一年還能賣個5萬多張,不少書畫愛好者仍慕名而來”。

  午后,張逢學捧著剛剛制好的紙張,珍視地翻撿著。陽光灑在光澤度雖不高但韌性極強的紙張上,仿佛煥發著新生。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嚴禁對個人、實體、民族、國家等謾罵、誣蔑、誹謗!
 
用戶名   匿名發出 
  相關新聞  
  ·陜西北張村 古法造紙的驕傲與蒼涼  ·貴州岑鞏縣水尾鎮開展古法造紙個體工業調查工作
  ·富陽古法造紙的出路在哪兒  ·復雜而艱苦的古法造紙術
  ·古法造紙 莫待消失空追憶  ·“絲路紙道”開拍 行程萬里探訪5個古法造紙點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