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宣紙,108道工序。在中國宣紙的發源地和原產地安徽省涇縣,一條林業產業鏈清晰地展現在記者眼前。
宣紙歷來被視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所謂“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這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運筆疾徐有致而達到的一種藝術效果。再加上宣紙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便有了“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美譽。
宣紙是世界文化的瑰寶,而紙張的優劣,則取決于它的關鍵原料——檀皮和稻草。
“沒有青檀皮,就無宣紙!痹跊芸h宣紙博物館,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青檀樹的樹皮是用來做宣紙的主要原料之一,用青檀樹的皮制造出來的宣紙具有吸墨性強,不易變形,使紙張具有薄、輕、軟、韌、細、白的六大特點。
青檀樹的樹皮柔軟性好,可以打草鞋穿,作為制造宣紙的原料,葉和種子能做豬、羊飼料,細枝可以用來編筐織簍,枝杈還可做農用杈齒。青檀生長速度中等,韌性強,壽命長。
宣城市林業局副局長洪巖介紹,涇縣青檀栽培歷史悠久,2015年全縣青檀原料基地達到10萬畝。涇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宣紙原料林青檀基地建設,出臺了《關于加快涇縣宣紙書畫紙產業發展意見》,編制了《宣紙書畫紙產業發展規劃》和《宣紙原料林發展規劃》。
涇縣林業局把培育發展青檀林作為促進現代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自2001年以來,涇縣將大部分青檀林培育納入公益林保護,并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世界銀行貸款林業持續發展項目、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發展、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等項目建設,相繼培育和營造了4萬畝青檀中幼林。
涇縣還通過設立自然保護區,劃定原始青檀種質資源保護點,培育繁殖優質青檀苗木,保護境內優質青檀資源。2014年,因為青檀的廣泛種植,涇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稱號。
洪巖介紹,在基地建設中,遵循現代林業發展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以培育資源為基礎,以科技為支撐,以宣紙集團為主,專業大戶為輔,廣大農戶為基礎,扶持種植大戶,推行“企業+基地”的運作模式,統一規劃,規模發展,以培育壯大紅星宣紙產業為目標,提高了青檀林基地建設的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為宣紙產業做大做強提供原料保障。
根據涇縣出臺的相關政策,鼓勵林農栽植青檀樹,并對栽植大戶給予一定補助;同時,以中國宣紙集團為龍頭,推行“林企一體化、產供一體化”運作模式,建立企業自己的原料林基地。
從2012年開始,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通過租賃、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建立了企業自有的青檀林基地,在榔橋鎮白華林場、小溪林場完成青檀造林1萬畝,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