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生態,是國有林場改革兩條紅線之一。
山西首創性提出將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的生態公益林列入永久性生態公益林管理立法保護,為全國樹立了榜樣。
不僅如此,山西省國有林管理局近年來推出的“精細化管理、資產化管護”新理念,也為森林資源保護模式創新再探新路。
運用“互聯網+” 實現精細化管理
在山西國有林區,“互聯網+”早已不是新鮮事。
近年來,山西省國有林管理局更加注重科技運用、著力保護森林生態、實現林業精細管理,不僅解決了護林難的問題,更最大限度激發了務林人的使命意識、減少了不和諧因素,在不斷創新中,開創了林區更加活躍、更加有序、更加和諧的良好局面。
“點擊軌跡監控選項,可以看到護林員的巡護路線、活動位置和他們回傳的實時圖片,及時了解森林資源狀況!鄙轿魇瘟荷絿辛止芾砭指本珠L任俊義演示森林管護GPS巡檢系統,通過網絡獲知轄區情況,“GPS巡檢管理系統提升了對森林資源保護的應急處理能力!
GPS巡護只是呂梁林局提升森林管護效能的舉措之一。為提升資源管護力度,近年來,林局還創新性地設置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其中《林地資源管理十項制度》中的“五長負責制”和“五聯報告卡”尤為精細化。
“五長負責制”指林局分管資源的副局長、資源科長、設計隊長、基層林場場長和森林公安局派出所所長要對各自分管的工作負責。副局長應對全局林地資源管理負責,資源科長應對基層有林單位林地資源進行日常監督、檢查,設計隊長應參與對占用林地項目的現場踏查并編寫相關報告,林場場長要負責本單位資源管理,派出所所長應參與占地項目的現場調查和查處。
“五聯報告卡”指發現破壞林地現象后,管護員要及時準確記錄現場事實,并經管護站長、分管場長逐級匯報至場長處,場長簽字后再向派出所所長報案,所長簽字后,一聯作為材料,一聯作為回執。派出所接到報案后應立即進行查處,處理完結后要在3個工作日內將結果通報給報案單位。
“當然,如果管護員發現了正在進行的毀林行為,可直接向派出所報案,事后再補填報告卡!比慰×x解釋,“如果侵占林地的行為是獲批的,那么報告卡必須寫明項目名稱、核準單位及時間、林地林分基本因子、公益林級別,并注明是否在保護區、森林公園范圍,以及對周邊森林資源、旅游、野生動植物的影響,與森林經營方案和駐地政府規劃是否矛盾等!
“在‘互聯網+’快速普及的當下,上述一切都可以在‘掌中’實現,我們就是要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對森林資源的精細化管護!蔽疚凝堈f,“大數據時代需要建立智慧林業!
山西在全面推進手機移動終端巡護的同時,省國有林管理局又與山西森軟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互聯網+國有林”,建立國有林場微信二維碼宣傳平臺。目前,黑茶山、五臺山林區建立了“互聯網+微信”平臺,將林區的資源、人文、產業等,以文字、視頻、照片等方式進行全面展示。
構建網格化 實現全方位管控
創新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山西國有林區務林人不斷突圍、突破、突進,在保護森林的進程中演繹著新的奇跡。
為更好地防患于未然,省國有林管理局還根據省林業廳提出的“千畝有人管、萬畝建站管、3萬-5萬畝建場管”的思路,探索并建立了以“設施管護為基礎、集中管護與自主管護相結合、委托管護為補充”的森林資源綜合管護體系。
設施管護,就是運用管護資金完成封育、管護站、GPS巡檢系統建設及標牌制作,既要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使生態系統得到恢復,更要有自己的陣地,讓廣大群眾知道森林資源管護的重要性,知道到哪兒舉報非法毀林案件。
集中管護和自主管護是過去的管護模式,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公益林分家到戶后,很難產生更高的價值,且留守農村的老人、婦女和小孩無法實現管護目的。因此,省直林業系統將二者有機結合,擴大了護林員的管護面積,并將公益生態補償資金切塊,其中一半用于補助林權所有者及宣傳、補植、滅火等。
委托管護是集體將插花在國有林之間的小面積集體公益林委托國有林管理部門集中管理,這樣既整合了管理資源,又節約了管理資金。
“這些模式能不能再整合呢?能!我們將這些模式整合后,創建了全天候、無縫隙、密覆蓋的‘金網模型’!蔽迮_山國有林管理局副局長張振飛自豪地說,“我們還創建了38個農家管護站,聘請了轄區內有責任心的360名農民作信息員,把網織的密不透風!
“金網模型”就是從組織結構上建立局、辦、場、所、站、點金字塔結構體系,在管護區域上建立定山頭、定溝系、定地塊、定人員、定職責的網格化責任體系,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或亂砍濫伐等行為,可以問責到人。
“茹村林場原是同煤集團下屬的林場,劃歸五臺林局后,我們以每畝8毛錢的價格與老百姓簽署協議護林,提高了轄區農民的護林意識,還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入!比愦辶謭鰣鲩L田海龍說,“這專業化、精細化是以前不能比的!
“我們也在創新,建立了場、鎮、站、村、民‘聯防、聯治、聯護、聯動’的機制,聘用了森林防火信息員和防火檢查員,并依托林區群眾組建了一只森林火災撲救隊,形成了轄區人人參與森林保護的良好氛圍!敝袟l山國有林管理局陳村林場副場長王東明說,“利益共同體形成時,合力遠大于1加1!
推行價值化 實現資產化管護
山西林業系統為了保資源煞費苦心。除實施精細化、網格化管護之外,還提出了“資產化管護”的理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目前,我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走!蔽疚凝堈f,“資產化管護主要是解決管護主體缺位、責任落實虛位的問題,有效防止了國有林地被蠶食、瓜分的風險,目的是探索形成責任明確、管護有價、損失賠償、培育有酬、開發有利的森林資源管護長效機制!
“與傳統管護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它相對固定了管護人員和管護地塊,明確了管護責任和管護權利,明確了培育目標和合理利用的形式、規模,實現了管、造、用的有機結合和責任區的精細管理。引進了承包管護和購買管護,實現了過程績效考核和結果嚴格兌現,建立和形成了森林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條件和基礎!蔽疚凝埥忉尩。
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是第一個“吃螃蟹”者。目前,全局142萬畝林地全部納入了資產化管護管理,建立和確認管護責任區149個。
黑茶林局辦公室主任劉建光介紹,為方便管理,林局各單位都繪制了“資產化管護責任區劃圖”和“管護員資產化管護巡護圖”,標注了責任區內的林地面積、蓄積量、樹高、胸徑、林分結構等因子,明確了林中空地、低效公益林今后的培育方式、目標以及可以開發利用的林下資源種類、規模,使管護區域內的資源狀況一目了然。
同時,林局制定了資產化管護負面責任清單,規定管護責任區內出現森林火災、非法侵占林地、偷砍盜挖行為及因采集種子等原因損毀林木等情況,分別對林場和管護員進行經濟處罰。
劉建光說:“保資源其實只是資產化管護的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是讓管護人員在管護的同時完成責任區林中空地補植和低效公益林改造,實現森林資源提質增效。另一個目的是通過此舉真正推動林下資源的合理利用,林場采用‘管兩頭、促中間’‘產品變商品’的方法,積極為林下產業開發搞好服務,進而提高林區群眾的收入!币簿褪钦f,國有林場為轄區內發展產業的群眾提供技術支撐,等產品產出時,林場幫忙拓展銷售渠道,把產品包裝上市變成商品,進而提升林區群眾的經濟收入。
“不管過程如何,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維護和提高森林資源生態功能,國有林場一定要堅持國家所有、省級管理、林場保護與經營的管理體制!蔽疚凝堈f,“這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