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6月1日起,國家下調包括紙尿褲產品在內的14中日用消費的進口關稅稅率,其中紙尿褲關稅稅率降幅最大,由原來的7.5%下降為2%,降幅高達70%。新政一經公布,紙尿褲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政策的變化會給行業帶來哪些影響,關稅稅率大幅下調意味著“狼來了”?
政策改變,引發本土企業新憂慮
據了解,在政策發布之初,就有本土企業認為關稅的下調將徹底改變中國紙尿褲市場的格局,以日本進口紙尿褲為首的國外品牌將搶灘中國市場,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國產紙尿褲品牌前景堪憂。
但是,政策公布近三個月,終端市場反應始終平淡,并未出現預期的進口產品價格普降的現象。有業內人士指出,就紙尿褲終端定價組成結構來看,關稅只是其中有限的一環,因此對價格的影響是很小的,這也解釋了為何新政實施以來,終端市場難見“風浪”的原因。亦有專家指出,進口紙尿褲對國產紙尿褲地盤的爭奪由來已久,消費者和經銷商選擇進口產品也并不是剛剛出現的問題,國產紙尿褲想爭奪市場,只能從自身找原因。
進口來襲,究竟是危機還是機遇?
盡管新政的實施帶來連鎖反應尚未發生,但進口紙尿褲大舉攻占中國市場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現象。近年來,進口紙尿褲銷量不斷攀升,大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主攻高端市場,對三四線城市區域的沖擊較小,但國產紙尿褲企業仍然感受到壓力的存在。國內紙尿褲行業未來將面臨巨大的洗牌壓力,但這個危機只是相對弱者而言,對新感覺來說,更多的是機遇。
“蛋糕”爭奪,本土企業“做實事”謀增長
縱觀進口紙尿褲產品發現,它們在國內市場的“火熱”有點有違常理。畢竟媒體上鮮有廣告宣傳,也沒有那么多的產品噱頭,但是卻在消費者和經銷商心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中的原因應該歸功于所謂的口碑了。業內人士指出,廣告能增加產品的知名度,通過各種噱頭引起消費者的第一次購買沖動,但如果想提高忠誠度,還需要在產品質量上做好“功課”。
在市場趨于浮躁的當下,本土紙尿褲企業應該思量自己的產品是否能達到消費者的期望,應該學習國內領先企業諸如新感覺公司的做法,而不是活在關稅下調的憂慮下,而忽略了問題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