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抓手,環保將成一體化重心。一體化下的產業轉移升級也正在開始,在股票二級市場顯現出來,環保產業蘊含巨大行業機會。
環保將成京津冀一體化重心 產業蘊含巨大投資機會
隨著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如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亟待破題。而環境保護與治理不可否認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其實,早在2014年5月,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就指出,要把治理大氣污染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也強調要建立跨行政區域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梢,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客觀認識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問題,并能科學決策,對于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環保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京津冀生態環保形勢嚴峻
環保將成一體化重心
在天津寶坻的京津新城和錦銹香江,一條青龍灣、一條潮白河、還有一個爾王莊水庫縱橫交錯,河內魚蝦成群。作為京津地區生態環境最好的兩大超級旅游地產,這里近年來一直以生態環境好而著稱?砷L住這里的一位業主卻訴苦說,兩年前這里建了個蓄電池廠,經常半夜放廢水廢氣,告到環保局,好幾天,告訴媒體,又好兩天。最近好了點,說是因為連續告,停產了?删用駛儾环判,因為廠子還在,不知哪天又會開工。讓這位業主不明白的是,不是搞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保先行嗎?老工業區不好弄要慢慢來,為什么好端端的新區域在項目審批上這么不慎重。問到區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員告訴記者,我們也難,不引進產業,何來發展。這一片由于開發體量超大,如果產業不跟進,就會成為死城。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v觀京津冀區域全局,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任重而道遠。專家認為,與國內另外兩個經濟增長極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最為脆弱,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矛盾最為突出。北京、天津、河北的行政結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人口結構決定了各自無法獨立解決整個地區的環境保護問題。三地協同發展是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的唯一途徑。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已經啟動,環保將成為工作重心,環保產業蘊含巨大行業機會。
環保聯防聯控:是政治任務也是產業轉移升級要求
建立跨部門跨地域的環境保護協調工作機制是未來京津冀地區環境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也將由計劃投資工程性治理模式逐步向體制、法治管理過渡。為此,構建京津冀區域環境監測網絡、推進區域環境信息共享將成為聯防聯控的重要任務。同時,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矛盾突出,在這種背景下,也唯有建立環保一體化標準,聯防聯控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徐建華認為,制定環保一體化標準聯防聯控不光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治任務也是產業轉移升級的要求。長期以來,京津冀各自為政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使京津冀內部在資源利用、產業配置、城鎮體系規劃等方面沒有形成較好的區域合作和地域分工格局,缺乏跨行政區的統一規劃,不重視自然生態系統建設,也不重視環保產業的轉移升級,并且京津冀區域內部行政協調難度較大。
完善京津冀環保一體化建議
徐建華認為,京津冀加強生態系統修復與維護、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已是當務之急?梢詮囊韵聨追矫鎭泶龠M形成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格局:
一是建立生態環保聯盟機制機構,促進區域一體化。京津冀是一個特殊的地域單元,按照現行行政分割很難統籌各行政部門及各方面的建設。當前,先行理順行政管理關系和體制,可學習國外跨區域管理模式,建立生態文明聯盟機制機構。
二是構建資源共享平臺,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效率。資源的約束性是京津冀可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障礙,資源節約利用與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在目前的經濟發展條件變化和促進下,可根據資源性質和用途來建立京津冀資源共享平臺,尤其是淡水資源、耕地資源、林業資源、礦產資源等應優先進入資源共享平臺,在生態環保聯盟機構的領導下,統一規劃、利用及保護,努力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效率,提高京津冀資源承載能力。
三是要做好生態空間規劃,全面加強生態治理與環境保護。京津冀地區生態系統脆弱,環境質量較差,生態系統維護和環境質量改善已迫在眉睫。當前,應盡快編制京津冀生態空間規劃,統一劃分生態用地,依法分類分級確定生態控制線,劃分不同類型的生態保育空間,組建京津冀生態保育空間結構,并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實現國土空間的全覆蓋生態化管理。
四是要增強生態行為調控能力,提高綠色發展能力。生態退化、資源環境問題實質上是發展模式、產業結構及消費方式所致,是人類生產、生活行為不遵循生態規律的結果。調控生態行為、提高綠色發展能力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政府要著力增強生態行為調控能力,就應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廣綠色消費和低碳消費,并以此為出發點推進環保產業轉移升級。
環保產業需升級轉移
打造一體化平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環保和交通一樣重要,是一體化最需要先行的兩個領域。
常紀文認為,“先行”的意思就是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沒有交通一體化,沒有環保一體化,就沒有京津冀一體化。”這里,環保產業升級轉移更是一個重中之重。環保產業升級“轉移”并非是污染產業的轉移,而是綠色轉移,要根據綠色化的要求升級轉移或就地升級,“企業不想轉的,可以按照新的環保標準就地升級!
常紀文認為,京津冀部署協同發展,并非一下子實現一體化,而是首先進行部署的協同和一體化,然后是行動的協同和一體化,最后是實現標準的協同乃至一體化,“有部署,有行動,有標準,是相互支持、配合的一體化。”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尋求產業轉移升級發展來解決環境和社會經濟問題,同時也通過環境的約束性為發展打下基礎。通過環保產業轉移、加大投入、生態補償等實現區域協同發展,令京津冀區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層級。
令人欣慰的是,這種一體化下的產業轉移升級也正在開始。自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加快環境保護公共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已經緊鑼密鼓開展起來。如北京環衛集團向張家口、固安輸出“首都標準”的環衛管理經驗,推廣首都環衛標準,近期已成為了公共服務一體化的亮點。由此帶動的環保產業轉移升級勢態良好,已在股票二級市場顯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