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傣家的造紙歷史悠久,主要材料是叫“賣灑”(傣語)的樹皮,制作時先把樹皮放在水中泡制,然后煮爛,將煮爛的樹皮打磨成汁,再把這些樹汁倒進造紙槽,借水把樹汁均勻鋪開,再拿出來曬干即可。這種紙的特點是百年不褪色、耐用且不被蟲蛀,只是紙張粗糙、比較厚。
巖家米(傣語英譯)是中緬第一寨——勐景來唯一一個傣家造紙的傳人,他造紙已有40余年。一走進巖家米的家,就會看見門前曬著剛做好的紙張,兩張特制的小木桌上放著幾本留言本,上面全是游客們留下的祝福語。巖家米說,以前造紙只是供自己家和村寨里的人使用,現在經過打洛邊防派出所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把勐景來打造成了一個以佛教文化、農耕文化、邊境探秘觀光為主題特色的“AAA”級農業生態旅游景區,來的游客多了,也會買幾本巖家米做的筆記本留作紀念,增加了一些收入。自己也要把這項民間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