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市場價格下降,一些農民砍了自家楊樹改種其他;樹種單一導致病蟲害集中高發,“夏樹冬景”持續上演……最新調查顯示,這些直接影響到群眾植樹積極性,導致河南省平原地區有的市、縣林木覆蓋率、林網控制率出現滑坡。
平原林業在占全省國土面積一半多的地區發揮著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糧食安全、發展林業經濟等獨特作用。如何守護好平原綠色生態屏障,更好地發揮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5月26日,河南省林業廳廳長陳傳進說,面對日益凸顯的新問題,應多措并舉,轉型求突破。
“首先要處理好當前市場與長遠產業發展的關系。”陳傳進說,作為重要的木材原料基地,河南省89個平原縣市區活立木蓄積達到9689萬立方米,木材消耗占全省木材消耗的三分之二,林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更帶動了相關產業。目前,我省平原林業產業已發展成集木漿造紙、家具制造、木地板、中藥材加工、林果生產和加工、森林旅游等多種類型的綜合性產業,林業總產值達696.9億元,為全省林業總產值的55%。
“如果平原林業滑坡或資源供應不足,不僅會因生態惡化影響糧食生產,還會因原料供給不足對林產加工業造成重創。”林業專家建議,要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工業原料林,建立以楊樹、泡桐等為主的造紙、人造板原料林基地,積極培育珍貴樹種和優質大徑材,不斷增強林業資源戰略儲備和木材的供給能力。
調查顯示,在河南省,楊樹栽培面積平原地區占85%左右,廊道綠化的樹種90%以上是楊樹。為改變栽植樹種單一造成病蟲害頻發、影響平原地區生態安全的現狀,同時緩解珍貴用材樹種短缺問題,前不久召開的全省平原林業建設現場會要求,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多樹種造林,今后造林主栽樹種不超過80%,混交樹種以楸樹、白榆、臭椿、香椿、雜交馬褂木等鄉土樹種為主。
專家表示,平原地區樹木生長迅速,2~3年就郁閉成林,5年生不間伐就易于長成小老樹,生態和經濟效益降低。因此,今后平原林業發展要從過去重造林、輕撫育向造林和撫育并重,既可實現樹干、樹枝、樹根全利用,又利于培養大徑材,提高林地綜合效益。
此外,為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美化村莊面貌,專家建議加大鄉鎮綠化力度,以房邊、村邊綠化為重點,開展街道、庭院綠化,打造綠化景觀帶,讓居民享受到更豐富多彩的生態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