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謝幕次日,一份事關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文件就已緊鑼密鼓的出臺。3月14日,國務院發布《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從發布時點,發布規格,都點出了這份文件的不比尋常。
上證報記者訪問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自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臺,文化產業首次上升到國家戰略產業層面,到2011年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再到今日發布的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產業主體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重要推手,該文件的出臺有望引發多個產業、行業以及相關企業的重大發展和投資機遇。
“融合”貫穿七大子行業
“《意見》的出臺,表明國家對文化產業戰略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標志著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同樣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促進文化產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眹倚姓䦟W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教授向上證報記者如是定位《意見》的重要意義。
祁述裕表示,我國在世界制造業生產體系中處于價值鏈分工的低端。只有轉型升級,增加文化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才能躋身制造業強國。大力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有力推動我國制造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是黨和政府在這一背景下著力推動的方向性變革。
《意見》覆蓋面之廣,非常罕見。僅就意見中的綱領性表述,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四大子行業——文化軟件服務、建筑設計服務、專業設計服務、廣告服務,與實體經濟中的七大子行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筑業、信息業、旅游業、農業和體育產業等將是合作的重點領域。《意見》的執行目標上,明確提出“到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先導產業作用更加強化,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相關產業文化含量顯著提升,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融合發展城市、集聚區和新型城鎮。”可以看出,本屆政府明確將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作為經濟社會和產業轉型的重要推動力,而這種力度前所未有。
文化產業收獲大量扶持政策“干貨”
文化部內部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意見中有不少實在的優惠政策,對文化企業構成直接利好。
比如《意見》稱,將在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點,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從25%降至15%。這將顯著提高具有科技含量的文創企業的稅負水平。同時為鼓勵其他企業加大對創意和設計的投入力度,《意見》提出“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創意和設計費用,執行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抵扣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边@又將推動企業加大對文化、創業相關服務的投入。
再如在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的培訓支出上,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比例,從現行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2.5%,提高到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8%。這將大大刺激文化培訓行業的市場需求,同時提高文化、設計人才的專業水平。此外,在土地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費上,《意見》均有一錘定音的政策。
上證報記者也發現,《意見》中還圈定了多個較為明確的政策落點,并且與當下的產業和投資熱點相契合,值得投資者關注。
比如,提出“健全品牌價值體系,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的自主品牌,提高整體效益和國際競爭力”,意味著將扶持民族民牌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利好廣告營銷類企業;“推動傳統文化單位發展互聯網新媒體,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意味著國有文化企業向新媒體轉型會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利好轉型中的國有文化企業;“推動動漫游戲等產業優化升級,打造民族品牌,推動動漫游戲與虛擬仿真技術在設計、制造等產業領域中的集成應用”,利好國產動漫、設計類企業;“全面推進三網融合,推動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交互式網絡電視等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智慧社區、智慧家庭建設”,利好廣電類和互聯網電視類企業。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提出,“鼓勵國有文化企業引進戰略資本,實行股份制改造,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擴大產品和服務出口,通過海外并購、聯合經營、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笨梢灶A見,大規模的國有文化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和海外開拓、并購將會在未來幾年愈演愈烈。
文化金融或成未來熱點
《意見》中,對加強金融服務單獨論述,提出將“建立完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薄爸С址蠗l件的企業上市,鼓勵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集合信托和集合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薄爸С纸鹑跈C構選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項目貸款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痹敿毭枋隽斯膭钽y行、保險、創投基金等的政策方向,尤其提出“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投資基金”,力度前所未有。
“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亟需開創新的模式。”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張斌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我國的一些城市,比如北京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已經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2%以上,成為第三產業中僅次于金融業和批發零售業的第三大支柱產業。但我國文化產業貸款余額只占到全國各產業貸款余額的0.2%,支持嚴重不足。文化產業要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金融支持的空間是非常大的!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意見》中對文化金融服務的表示,一場針對文化產業投融資的結構性變革正在悄然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