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東坡區徹底關閉13家高污染高耗能造紙企業。忍痛割掉稅收大戶,卻讓東坡區迎來輕裝前進的機遇。2月23日全區經濟項目工作會上傳出消息,通過轉型升級,該區已基本告別傳統的造紙、化工等支柱產業,培育起生物醫藥、食品、機械電子的新三大產業。在2015年前,要完成全區紙業的全面淘汰轉型。
一朝曝光 牽出支柱產業隱痛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之前,東坡區一直是全省最大的再生紙生產基地,紙業更連續十多年處于全區五大支柱產業之列。2012年,該區27戶造紙企業年上繳稅收3424.8元,占全區工業稅收11.5%。
去年6月,央視經濟半小時以《哭泣的醴泉河》為題,曝光了東坡區醴泉河流域紙廠污染問題。東坡區領導坦言,看到全區經濟支柱以這樣“不光彩”的形式出現,“很吃驚和難受!钡瑫r表示,污染的隱痛其實一直都在。
長達半年多的調研表明,全區紙企近半數長期不能達標排放,尤其是集中在醴泉河流域的十多家紙企,超標排放讓河流長期濁流。另一方面,部分紙廠也在市場中失去競爭力,整體產能不足,技術力量落后,“被浙、閩、粵等地大型紙企逼到了角落”,區委書記李明舟告訴記者,過去以污染環境為代價,讓企業賺大錢,然后政府“撿腳子”的路行不通了。
轉型升級 高新產業頻頻落戶
問題倒逼改革,東坡區出臺了《加快推進全區造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決定徹底關停13家紙企,另有4家進入考核停止階段。
去年底開始,13家紙企陸續停工停產,到2月9日全部關停。“但又不能一關了之”,李明舟直言,13家紙廠共淘汰了落后產能22.9萬噸,但涉及職工近1500人,“他們的去留,再就業怎么辦?關停紙企的場地設備閑置后,如何再利用轉型?政府不能缺位。”
走訪和借鑒東部沿海地區經驗,東坡區決定對工人完善社保,并逐步進行職業培訓,引導他們合理分流,擇業就業;而對企業則配套轉型升級資金,鼓勵其轉向第三產業。該區已成立工作小組,對口支持企業獨資或引進戰略合作者來發展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無污染的項目,或培育發展其他關聯產業,延伸產業生態鏈,發展包裝印刷等產業。對有意愿在原址上發展物流、專業市場或其他第三產業的廠區,可申請相關優惠措施。
從過去的可觀產出,到眼下的自斷財源,并向紙業投入近億元轉型升級資金,在該區經信局局長葉紅梅看來,是劃算的:“政府為的是放下包袱,輕裝前進,占領新產業制高點。”騰籠換鳥后的東坡區已吸引了28家生物醫藥及相關企業入駐,全速打造“西部藥谷”。到現在,園區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7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