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赴云南宣講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提出環境監管體制轉型的六項任務,并進一步提出加快劃定生態紅線,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穩步推進探索第三方參與環境檢測工作。
報告會上,周生賢深入闡釋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系統講解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重大部署、創新舉措、根本保證,以及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具體要求。
“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周密的安排部署,其中就提到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環保部門也要深化改革,理順工作的體制機制!敝苌t舉例說,我們可以探索委托社會第三方參與環境監測,充分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環保工作的動力和活力,“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的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探索開展第三方監測工作,同樣要穩步推進!
周生賢說,《決定》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并專門用一個部分對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出安排部署!稕Q定》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周生賢指出,環境監管體制的轉型與改革,主要是六項任務:一是建立統一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二是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三是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四是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五是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六是及時公布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
在談到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這個問題時,周生賢說,《決定》明確提出實行生態補償制度,這對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生態補償機制的著眼點,是調整生態保護者與生態受益者、生態破壞者與生態建設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調動各方面保護生態環境的主動性、積極性。應當堅持使用資源付費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的原則,明確特定的補償責任主體,在國家層面有必要設立生態補償專項資金,擴大補償范圍,推動流域上下游地區、不同主體功能區之間、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實現生態補償規范化、標準化、動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