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造紙上市公司排行榜 | |
|
新聞紙、商品木漿、膠版紙等的生產與銷售。公司的新聞紙產品主要是高強高白、 高檔彩色膠印輪轉印刷紙,用于高速輪轉機膠印套色印刷彩色報紙及各類雜志;膠版紙包括雙面 膠版印刷紙和干法靜電復印紙,雙面膠版紙主要用于印刷各種圖片、畫冊彩頁及書刊封面。公司的主導產品新聞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一直穩定在6%-7%,行業排名在第五名至第七名的水平。2002年公司年生產能力為17萬噸的高檔膠印新聞紙技術改造項目建成,使得公司新聞紙生產能力達到23萬噸以上,且主要產品為高檔新聞紙。
公司簡介 公司是經吉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吉改股批[1998]39 號文批準,由石峴造紙廠(現改制為吉林石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延邊涼水煤礦(現改制為延邊涼水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汪清林業局(現改制為吉林延邊林業集團有限公司)、牡丹江市紅旗化工廠(現改制為牡丹江市紅林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石峴造紙廠三環企業總公司、吉林日報社、延邊日報社、長春日報社(現改制為長春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延邊石峴白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于1998 年10 月30 日共同發起成立的。石峴造紙廠(現改制為吉林石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以生產銷售新聞紙、膠板紙及紙漿為核心的經營性凈資產經評估確認后作價11300 萬元投入本公司,其余發起人以現金形式投入4500 萬元,各發起人投入的凈資產共為15800 萬元。經吉林省國有資產管理局吉國資企函[1998]44 號文批準,上述凈資產按1:1 的比例折為15800 萬股,其中石峴造紙廠以經營性凈資產11300 萬元折為國家股11300萬股。 2000 年8 月,經2000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并經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延州政函(2000)245 號文件以及吉林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吉經貿企字(2000)588 號文件批準,公司回購職工持股會持有的3770 萬股股份并予以注銷,公司股本變更為12030 萬元。另根據吉林省財政廳《關于延邊石峴白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股權變更有關問題的批復》(吉財國資函[2000]204 號), 本公司的11300 萬股國家股變更為國有法人股,由石峴造紙廠(現改制為吉林石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持有。 根據2001 年11 月20 日延邊涼水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原延邊涼水煤礦)與吉林石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原石峴造紙廠)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延邊涼水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原延邊涼水煤礦)將其持有的本公司法人股300 萬股轉讓給吉林石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原石峴造紙廠);根據協議并經吉林省財政廳《關于轉讓延邊石峴白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股權的批復》(吉財企二[2001]2366 號),同意吉林石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原石峴造紙廠)將其持有的本公司國有法人股中的4740 萬股分別轉讓給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2530 萬股、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1374 萬股、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836 萬股。 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3]94 號文核準,本公司于2003年8月20 日以全部向二級市場投資者定價配售的發行方式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50,000,000 股。 公司2007 年3 月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以及根據2006 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總股本由17,030 萬股增為41,060 萬股。 發展歷程 1、石紙建廠 石峴工廠于1936年9月11日開始由日本川西財閥籌建,歸屬東洋巴爾布株式會社。原定資產1000萬日元,全廠占地面積6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1938年10月4日,石峴工廠正式開工生產,設計能力為年產人造絲漿1.5萬噸。由于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生產一直無法正常進行。 2、初步發展 1945年8月15日,石峴紙廠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1946年東北日報社接管了石峴工廠,定名為“東北日報社石峴紙廠”后,更名為“東北第一造紙廠”。經過3年艱苦卓絕的努力,石峴造紙廠再建和修復了全部廠房和設備,提高了新聞紙生產能力,使工人的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3、計劃經濟中的石紙 1949年1月1日,石峴造紙廠的生產正式列入國家生產計劃。從1949年起,石峴造紙廠全面恢復建設工作基本結束,生產及技術管理組織日趨完善。并在全國首先實行了車間班組核算制。3年間,石峴造紙廠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為232.96萬元,使生產得到了顯著發展。1952年末,化學木漿產量達到23,731噸,機械木漿達到6160噸,紙張總計達8,701噸。主要產品產量均達到了最好水平,勝利完成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任務。同年,石峴造紙廠開始了使用楊木、華木生產機械木漿的試驗,到1954年這項試驗獲得了成功并大量投入生產,為我國造紙制漿業開發新的原料資源做出了重大貢獻。隨后,石峴造紙廠又進行了特種凸版印刷紙和膠版印刷紙的試制工作。這兩個品種的試制成功,填補了我國造紙業的空白。1955年又開始了亞硫酸木漿提取酒精和粘合劑的試驗,1956年上述兩項新產品試驗成功。1957年下半年又陸續試制了馬尾松漂白木漿、本色木漿、紅松機械木漿、漂白木漿;同時,試用漂白木漿生產一號膠版紙、銅版原紙,用落葉松試制漂白木漿和本色木漿,均獲得成功。這些新品種開發為我國制漿造紙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六十年代初,石峴造紙廠有計劃地進行了一些擴建工程,力爭使生產平衡,提高產品產量。六十年代中期,全國爆發了文化大革命,具有高度覺悟的石峴造紙廠職工深知,不生產,國家得不到財富,工人和家屬就保證不了衣食。頂住“四人幫”干擾破壞,10年間沒停一天產,并于1966年生產商品漿53330噸,超計劃8.17%,紙2393噸,超計劃10.07%,酒精3112噸,超計劃20.15%,完成工業總產值6304.6萬元,上繳利潤2404萬元,均創石峴造紙廠歷史以來最好水平。 4、改革中的石紙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黨的中心工作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企業得到迅速發展。1983年,勝利完成恢復性整頓的各項任務,有力的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使生產和管理同步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石峴造紙廠被評為吉林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和吉林省輕工業廳設備管理先進單位,被延邊州政府命名為“先進企業”。 1985年2月,石峴造紙廠強化了全廠企業管理機制,把企業管理工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先后有雙面膠版紙獲吉林省優質產品,漂白亞硫酸闊葉木漿(BK漿)獲國家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石峴造紙廠獲吉林省質量管理獎企業、全國輕工業系統質量管理先進企業、輕工業部設備管理先進單位、全國設備管理先進單位、吉林省設備管理先進單位,被吉林省政府命名為安全生產先進企業和吉林省“六好企業”。1983年膠印新聞紙獲省優質產品,白麓牌低定量新聞紙獲國優產品銀質獎。石峴造紙廠在五十年的歷程中,在黨的領導下,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得到飛速發展,成為全國制漿、造紙工業舉足輕重的重點企業。 5、騰飛的石紙 “七五”、“八五”這十年期間,石峴造紙廠在黨的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引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科學預測、果斷決策,集中力量、投入巨資,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使石峴造紙廠的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廠工程于1987年4月動工,1990年10月投產,總投資15497萬元。從奧地利引進日產200噸,具有八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二手紙機?偼顿Y15464萬元。經過4年多的摸索和實踐,石紙工人已經熟練地駕馭了這臺先進設備,并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 石峴造紙廠“七五”、“八五”期間用于技術改造和擴大再生產累計投資46669萬元。工業總產值由“七五”初期1986年的22200萬元,增加到1995年的41889萬元;總產量由1986年的10萬噸,增加到1995年的153000噸;全員勞動生產率由1986年的人均38988元,提高到1995年的66342元,取得了規模、速度、效益的同步增長。 6、鑄就輝煌的石紙 20世紀90年代末,企業進入了市場經濟發展格局中,為進一步完善經濟運作機制,提高經濟有效運行率,于1998年10月組建了延邊石峴白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企業走上現代企業發展之路。特別是2001年為加快企業發展步伐,上馬一條18萬噸高檔膠印新聞紙機生產線,2002年9月22日完工并投料試生產,經報社試印產品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標準。項目總投資12億元,工程建成后,新增銷售收入6.5億元,利潤1.5億元,稅金8,000萬元。該設備是芬蘭美卓公司最新一代的優化新概念紙機,也是目前國際上唯數不多的新概念紙機。在企業下一步工作中,擬新建20萬噸林紙結合一體化技術改造工程項目,該項目預計總投資27億元,其中林業投資7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利稅6億元、利潤4億元。工程計劃2005年完工投產。屆時延邊石峴白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將會為中國的造紙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經營理念 以市場需求與發展為導向,以技術進步為基礎,以強化管理、實現“三大創新”(體制、技術、管理)為推動力,堅持質量第一、優質服務的經營理念,擺脫粗放經營模式,走集約經營模式的發展道路。 發展計劃 1、公司的發展戰略 在“十五”的前三年,企業將在如下幾方面做出戰略安排,以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 (1)、在產品市場發展中,以新聞紙為主導產品,以開發擴大新聞紙生產量和提高新聞紙市場占有率為戰略目標,把新聞紙產品總量規模提高到23萬噸以上。 (2)、在產品原材料結構調整中,堅持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戰略。一方面加大林紙合作的力度,擴大自營、合作造紙經濟林的投入,加快20萬噸林紙一體化工程進程。另一方面加大回收廢紙的投入量,降低新聞紙成本。 (3)、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手段,加大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速高檔產品的研發,使產品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4)、在生產經營管理戰略上,以市場需求與發展為導向,以產品、技術升級為基礎,以現代管理為手段,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把企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造紙企業。 (5)、在科學技術進步戰略上,擴大產品技術含量,提高設備運行效率,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利用2年時間使公司的各種消耗指標處在全國同行業最先進的水平。 (6)、在市場營銷戰略上,首先立足于鞏固國內老用戶,開發新用戶,以京津、華北、東北、華東為依托向全國輻射,努力開拓市場網絡,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在三年內使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由目前6%-7%提高到10%。 2、公司的經營目標 公司總體的發展目標是以技術進步為依托,以資本運營為重點,努力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至2003年使公司總資產由現在的16.6億元提高到20億元左右,總產量由原來的10.2萬噸增加到23萬噸以上,成為全國三大新聞紙生產基地之一;通過資產經營,加快企業兼并重組,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壯大實力,增加產品及品種,增強適應市場變化的抗風險能力。 主要業務的經營目標:到2004年底,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利潤總額達到7000萬元以上。 3、市場開發與營銷網絡建設計劃 根據國際權威機構預測,世界紙張的消費量每年約以3%的速度增長,亞洲國家連續多年平均以5%~7%的速度增長,而中國預計達7%以上,特別是新聞紙將以年平均5%以上的速度增長,這為企業開發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商機。本公司新聞紙主要用戶是中央級和省級報社,發行量穩定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公司產品的市場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由于華東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本公司今年市場營銷的工作重點就是鞏固和開發華東地區。公司將利用市場好轉帶來的機遇,實施名牌戰略,大力拓展地市級報社用戶,開拓西北市場,增大國內市場覆蓋面和占有率。對于膠版紙,本公司以中性施膠紙為主導產品,在保持現有幾個省印刷物資公司份額的同時,大力開發社會市場,并帶動加工技術簡單、附加值高的復印紙市場開發。在復印紙的市場開發中,注重品牌戰略,占領東北市場同時,開發經濟較發達地區。對于商品漿,本公司在鞏固老客戶關系基礎上,逐步開發北方市場,建立幾個用量較大,需求較穩定、關系持久的用戶。 為了適應企業產品面對的市場用戶不同特征,企業采取相應的銷售對策,改變過去分散流動推銷模式,積極運用現代市場營銷理論及觀念,建立科學的市場營銷網絡系統。公司將采取產品專業營銷、代理商營銷、直銷等多種形式的網絡交互營銷系統,以企業為中心,以長春、沈陽、北京、上海、鄭州、廣州等中心城市為基礎,輻射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銷售網體系,全面提高企業的產品營銷水平,通過代銷、直銷、零售、批發的立體式銷售網,全面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向縱深方向發展。 公司在發展常規銷售基礎上,大力發展網絡營銷、電子商務,利用因特網擴大企業影響,促進銷售,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