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近十年來,中國造紙業經過迅猛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2年,中國造紙業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造紙大國。造紙業在經歷了爆炸式的增長過后,新的問題擺了在我們面前。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造紙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零增長,甚至負增長,行業洗牌在即,產業變局迫在眉睫。
造紙業“零”增長
今年以來,造紙界出現了三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新情況。1月到9月,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8766.34萬噸,同比增長0.21%,幾近零增長,其中從5月份到9月份,月度產量連續負增長,9月份當月,產量增長-0.83%。
產能過剩將常態化
2003到2012年,機制紙及紙板的產量年均增長5.2%,消費量則是4.2%,涂布印刷紙年均產量增長13.99%,消費量是8.83%,相差高達5.16個百分點。銅板紙年均產量增長14.2%,消費量11%,新聞紙年均產量增長6.98%,消費量是5.58。生活用紙的產量目前實際上已經存在著潛在的供大于求的情況。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的紙及紙板的消費量近年來一直低于生產量,所以使得造紙行業,甚至一些優秀企業日子也不好過。產能過剩的情況日益嚴重,造成企業健的競爭日益嚴重,企業效益大幅下滑。即便如此,造紙工業目前的同質增長速度仍然比較高,產能呈凈增長態勢。
生活用紙的情況也不樂觀。衛生紙機還有幾十臺訂單尚未交付投入生產,目前的產能已經出現過剩。這些紙機一旦投入生產,那么生活用紙產能過剩的情況將會更加嚴重。
中國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專門撰文《產能過剩——說,還是不說?》稱,2010年前,造紙行業總體開工率比較充足。2011年下半年行業遇到一些困難,但全年發展良好;2012年行業困難較大,今年以來,行業總產量幾近零增長,但與此相對的是,2012年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2220億元。今年1-8月,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1618億元。這其中大約有一半是投入到造紙項目上,僅2012年的投資就應形成1500萬噸以上的產能。到今年年底,連續兩年、超過4000億的投資應該形成2000萬噸到3000萬噸的造紙產能。如此初步測算,產能利用率大概在80%,也就是說約有20%的產能過剩。
晨鳴紙業11月18日在深交所互動易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透露,目前該公司機制紙產能為600萬噸左右,產能發揮大概在80%左右。這一披露信息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造紙業大概存在20%的過剩產能的判斷。
博匯紙業董事長楊延良先生認為,中國造紙業需要到2020年才能基本走出目前產能過剩的局面。楊延良先生說,“造紙行業90年代是供不應求,2000年到2010年是基本平衡,從2010年到現在是產能過剩。時間有多長?我認為十年,到2020年!
北京金冠方舟董事長朱勇先生也認為,造紙行業從現在開始,產能過剩將是一種常態。如果想再見到需大于求的情況,顯然不可能。因為不光是落后產能的淘汰退出,或者新產能的增加問題,這是一個常態的問題。
變局:轉型升級將是造紙行業的新主題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決定》全面部署了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發出了新時代下改革的最強音,也為造紙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造紙業零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產能過剩也成了公開的秘密。在當前形勢下,求變,是唯一出路。在此產業變局的大時代背景下,郭永新提出了“吐故納新,平衡發展;轉型升級,提速前行。”十六字論斷,中國造紙行業的領軍人物李建華、李洪信等,在對話中均多次提到,不調結構、不轉型,就只有死路一條。當零增長遭遇產能過剩,有挑戰,也有機遇。造紙業只有堅定不移的走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之路,才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成為世界造紙強國的“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