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觀察
【全部專欄作者】    
 
王增建:十五年砥礪前行 詮釋造紙人將“知”與“行”的生動結合
        作者:人物故事       發表時間:2023-05-15   
【文章摘要】“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憑借自己的專業所學,結合生產經驗,逐步帶領出了一支熱衷造紙事業、精于創新的研發團隊。2020年,為踐行“綠色造紙”理念,王增建帶領團隊研發出了本色芯單面涂布白板紙——云帆,在行業內首先做到了使用綠色、環保、低碳的本色化機漿生產白板紙,以15%-30%的松厚度優勢替代市場已有灰底白板紙,降低原材料消耗,使高檔包裝走向輕量化發展的道路。

  2008年,王增建從山東輕工業學院(現齊魯工業大學)制漿造紙專業畢業后就加入了博匯紙業,從麥草漿到文化紙,從化機漿到白板紙,從生產到技術,憑著對造紙專業的熱愛,一干就是十五年。十五年間,他扎根博匯,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從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成長為技術經理。

  以行求知,以技術革新帶動價值提升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憑借自己的專業所學,結合生產經驗,逐步帶領出了一支熱衷造紙事業、精于創新的研發團隊。2020年,為踐行“綠色造紙”理念,王增建帶領團隊研發出了本色芯單面涂布白板紙——云帆,在行業內首先做到了使用綠色、環保、低碳的本色化機漿生產白板紙,以15%-30%的松厚度優勢替代市場已有灰底白板紙,降低原材料消耗,使高檔包裝走向輕量化發展的道路。

  “業績是職場的尊嚴”,了解行業動態,深挖工藝潛力,不斷技術革新,讓技術創利潤、出成績,是一個技術人員堅守的理念。團隊于2021年研發生產的本色芯雙面涂布白板紙——彩云,攻克留著率、印刷強度、遮蓋性、運行性等多個技術瓶頸,最終突破36%的高灰分標準,大大節降纖維單耗,完美實現與顧客的互利共贏。

  疫情爆發以來,市場藥品需求增長,他帶領團隊經過數輪的研發探究,深層次優化涂料配方和抄造工藝,生產的藥包專用雙面涂布白板紙——丹頂鶴,印刷精美、燒碼清晰、挺度優良、走機順暢,年產量達到20余萬噸,贏得藥品包裝市場高度青睞。

  為進一步提升公司研創能力和數字化水平,江蘇博匯紙業擴建了研發中心,加大了研發投入,提升了研發成果的轉化能力,成功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同時,研發中心也獲得了省研究生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項榮譽稱號。王增建本人更是在造紙工藝方面以本人和團隊申請發明專利12件、實用新型4項。

  以知促行,發揚黨員先鋒作用

  他不僅是行動上的巨人,更是思想上的巨人。在擔任技術經理的同時還是中共江蘇博匯紙業有限公司物流技術支部書記,是一個思想素質高、政治覺悟強、有著18年黨齡的老黨員,積極帶領團隊學習二十大精神,爭做勞模先鋒。在他的帶領下,部門在公司各種競賽中脫穎而出,爭先創優,成績更是碩果累累。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面對新形勢下的市場格局,王增建及其團隊將以匠人之心,刻苦專研技術,不斷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深化“以紙代塑”產品研發,持續為客戶和消費者帶來高質量、多元化的創新產品,推動造紙行業綠色、低碳、數智化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江蘇省造紙行業協會

    本文為《紙業網·紙業觀察》專欄文章,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轉用,其他媒體不得改寫。經同意引用時,應保證引用內容與原文章內容語意一致。
  作者介紹
《人物故事》是中國紙網開設的一檔以人物為主體的欄目。故事主人公定位為在中國造紙領域取得過突出成績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人士。欄目緊扣“經驗”和“觀念”,通過人物的成長和拼搏歷程,分享他們的智慧與魄力,講述中國造紙人為中國造紙的強國之路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 成也商品敗也商品 印尼首富黃奕聰東山再起
 ♦ 山東首富李洪信:追逐太陽神話
 ♦ 許連捷 :靠衛生巾發家的男人
 ♦ 馬勝利:失敗也是一種財富
 ♦ 陳江和與他的金鷹帝國
 ♦ 鄧穎忠:讓企業家跳出最精彩的“舞蹈”
 ♦ 鄧穎忠:精彩人生三十年 舞出品牌之路
 ♦ 福建首富施文博:低調神秘的恒安董事會主席
 ♦ 陳洪國:一個亞洲槳紙界的風云人物
 ♦ 看張茵如何撈到第一桶金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