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社會上及不少媒體都在討論或報道所謂的“石頭紙”,根據我們的考證,宣傳并推廣生產“石頭紙”是與國家提倡要重視節能減排相違背、與發展循環經濟相違背、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因此,我們建議要審慎宣傳與推廣生產“石頭紙”,其理由如下:
根據考證,目前所宣傳報道的所謂“石頭紙”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鈣及高分子聚合物,并利用特殊工藝處理,采用與生產塑料薄膜一樣的擠出或吹制成形,是典型的塑料薄膜加工技術。目前,高分子聚合物是以短缺不可再生的石油作為原料基礎,而現代造紙業是以植物纖維這種可再生的植物資源為原料,而且用后可以重復造紙。想用短缺不可再生的石油原料為基礎的“石頭紙”替代以可再生的植物纖維紙,對于我國目前近9000萬噸的紙產品消費量來說,顯然是不現實的。
污染問題
由石油原料生產高分子聚合物過程中其污染問題也并不見得比現代植物原料制漿解決得更好,更重要的是,由碳酸鈣及高分子聚合物這兩種原料生產的所謂“石頭紙”在使用之后,無法回收降解,將會產生比塑料制品更加嚴重的污染。將之宣傳為環保產品,也是不符合事實的,帶有很大欺騙性。
產品性能問題
傳統的植物纖維紙,是由單根植物纖維相互鍵合交織組成的網絡狀多孔性薄片結構,具有良好的吸收性、透氣性、印刷性、經水泡能再成紙漿,自然條件下也易于降解等諸多優良特點,而這些重要特點都是氣密性的塑料薄膜所不具備的,因而在性能方面,這種所謂“石頭紙”也并不能真正替代傳統植物纖維紙。
冠名問題
從原料到制造方法都明明是加入了大量碳酸鈣作為填充料的塑料薄膜,為什么要將塑料行業的這種產品冠以造紙行業感到怪誕的紙品(“石頭紙”)名稱呢?大概是為了引起轟動效應。鑒于國家目前對造紙節能減排的重視,社會上有些人看到一些舊小草漿廠亂排污的情況,認為“造紙”等于“污染”,因此,利用社會及各級部門要盡快解決造紙對環境影響的迫切心情,就把這種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過程中產生污染、產品不可降解的薄膜冠以“石頭紙”名稱,以引起政府和社會的注視。
技術問題
我國造紙業近些年不斷進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進展迅速,已逐步發展為現代造紙業。不單以可再生植物資源(木材、蘆葦、竹、農業秸稈、蔗渣等)為原料,還以用后的廢紙為原料,易于回收降解,F代技術促使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輕,我國造紙業所用纖維原料60%以上為廢紙,這種產業是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至于將碳酸鈣用作造紙行業的填充料歷史也很悠久,目前的紙制品最高的已用到接近20%的比例。因此,配用碳酸鈣作為紙的配料已不是新方法,更不是創新。
對紙的回收(廢紙)處理及回用產生不良影響
如大力推廣生產“石頭紙”,這種產品使用后將很快流入廢紙市場,由于“石頭紙”無法降解,不能循環使用,這樣將直接影響到廢紙的高效回用及處理。
綜上所述,當前這股想用實質為塑料薄膜的“石頭紙”來替代植物纖維紙的宣傳,是違反科學的。我們建議要審慎、必要時希望控制對所謂“石頭紙”的宣傳和不經科學論證的項目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