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資訊中心
│
商務中心
│
紙業行情
│
企業名錄
│
數據中心
│
服務中心
│
會員中心
|
展會信息
│
紙業搜索
│
APP下載
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
新組建的吉林大學是根據國務院關于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的決定,經教育部批準,于2000年6月12日成立的。她包括分別隸屬教育部、衛生部、國土資源部、信息產業部的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5所高校。新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重點綜合性大學。
合并前的五所學校,都有著光榮的歷史。原吉林大學的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東北人民大學,伴隨著新中國高教資源在各大區重點布局而發展壯大,并形成了優良的校風和學風,是一所文理兼備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取得了許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原吉林工業大學的前身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伴隨著我國汽車、農機工業的興起而成長,是一所以汽車和農機為優勢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結合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是我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和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汽車農機工業人才的搖籃”。原白求恩醫科大學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和第十八集團軍衛生學校。幾經變遷,建國后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學校于1939年在抗日的烽火中由聶榮臻元帥創辦,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參加了學校的創建和教學醫療工作。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造就了許多著名的醫學專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原長春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創建于1951年10月的長春地質?茖W校,首任校長李四光,是一所辦學特色鮮明的多學科全國重點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礦產資源普查、勘探、開采、保護和綜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豐富了我國地球科學的理論研究。原長春郵電學院是我國東北地區惟一一所信息通信類工科高等學校。學院于1947年創建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是一所辦學條件較為完善、學科新、發展勢頭好的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類人才。原五校在各自的辦學實踐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辦學風格,原五校都由我黨親手創辦,林楓、呂振羽、唐敖慶、李四光、江一真、錢信忠、饒斌等老校長和曾在學校學習和工作過的朱光亞等著名科學家,為學校優良傳統和良好學風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經過多年積累,逐步形成了“五湖四!钡霓k學特色,畢業生以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崇尚務實,具有良好素質和優良學風的顯著特點,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五校實現實質性的合并,順應了世界高等教育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總趨勢,為向一流大學的目標奮進邁出了重要一步。
新組建的吉林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11個,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9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0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7個;有國家重點學科16個,吉林省重點學科34個,在一些學科和研究領域內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如化學學科、地學學科、車輛工程學科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理論、考古、基礎數學、計算數學、凝聚態物理、光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計算機軟件、農機設計制造、汽車設計制造、免疫學、病理學、神經內學、放射生物學、應用地球物理等學科領域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學校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努力營造有利于創造性人才成長的人文環境和客觀條件。學校是國家確認的首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有國家基礎科研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F已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在校全日制學生54036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8011人,另有成人教育學生23000多人。
學校在一貫重視和加強基礎研究的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擁有幾百個具有現代化研究手段的實驗室,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部重點實驗室17個。學校承擔了大量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有一批產業化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國家攻關、“863”項目、“973”項目等高新技術成果,注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不斷加大為地方和國家經濟建設服務力度,同幾百個企業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校辦產業蓬勃發展,被譽為“民族的軟件驕子”的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校辦產業落戶于與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毗鄰的學?萍紙@內,與新校園連為一體,有望發展成為高科技產業群。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薈萃了一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國內外知名學者。有教職工15689人,有教師5626人,其中教授1072人,副教授1647人,博士生導師465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吳式樞、孫家鐘、徐如人、沈家驄、宋玉泉、林學鈺,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鼎三、郭孔輝、陳秉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6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2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長江學者13人。
吉林大學校園占地面積80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230多萬平方米,F有5個校區8個校園,分布在長春市的不同方位。每個校園都環境優雅,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獨具特色,而新鋪設的光纜和計算機網絡又把所有校區連為一體,使網上辦公、遠程教育等更加便捷。學校圖書館各類藏書542萬冊。校圖書館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藏書館,是教育部綜合性文科文獻信息中心,是東北地區惟一的理科外國教材中心,同時是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引進圖書文獻中心。經教育部批準建設在我校的CALIS東北地區中心為全國七大中心之一。
學校對外交流廣泛,校際合作緊密,已與110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
合并后的吉林大學已成為我國目前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學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吉林大學的奮斗目標是“到2010年前后,把吉林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專業、師資隊伍等方面在國內都有明顯優勢和特色,部分學科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社會主義綜合大學”。即經過十年的努力,使吉林大學成為中國特別是東北地區高質量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成為在國內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聲望的國內一流大學,從而實現江澤民同志提出的“把吉林大學建成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的目標。
地址:長春市前衛路10號
郵編:130012
電話/傳真:5167487 5167455
電子郵件:nic@jlu.edu.cn
網址:http://www.jlu.edu.cn/cindex.html
關于本站
|
服務條款
|
版權條例
|
免責條款
|
廣告刊登
|
聯系方式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京ICP備05020535號
聯系電話:010-60204993、18510100716
京ICP證010635號
客服信箱:
zhangjing@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