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山東企業入世談 組建中國造紙業的聯合艦隊
2002-01-17 中國新聞網
  作為中國造紙業龍頭企業之一的山東華泰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建華,不僅帶領著企業成功地經受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市場的洗禮,對迎接國際市場的沖擊他也有著深深的思考。他認為,加入WTO對中國造紙行業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經過二十多年的迅速發展,華泰集團從僅有一臺舊紙機、三十五名員工和五十六萬元人民幣的家當,成長為一個擁有造紙、化工、印刷、熱電、商貿、機械制造多種產業,員工四千人,資產總值近四十億元人民幣的上市公司。自一九九六年以來,華泰的經濟效益連續五年名列全國造紙行業前茅,連續四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以上。

  談起入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李建華認為,“一方面潛力巨大的市場優勢將吸引國際資本和技術向中國轉移,這將給造紙業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和行業的技術進步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現有造紙產業基礎比較脆弱、競爭力差,而且不屬于國家保護產業,加上紙張進口關稅降低,這對缺乏競爭力的生產企業將會造成較大沖擊!

  但李建華信心十足地說,“無論是技術裝備還是科研開發、人才培訓等方面,華泰已做好準備迎接挑戰。”他如數家珍:“論技術裝備,華泰的關鍵設備都是從美國、芬蘭、德國、法國、英國等技術發達國家引進的;講污染治理,華泰的堿回收和中斷水處理工程是國內第一家運行最成功且實現盈利的項目,其堿回收項目還被作為麥草漿堿回收的樣板工程在全國推廣;談科研開發,華泰有博士后流動站和技術發展中心。” 

  華泰實行“賽場選馬”的用人機制和嚴格的激勵約束機制,有效促進了企業的良好運轉并增加了活力。生產原料對華泰來說也不成問題,公司除了與國內主要專業木漿、紙張進口公司有著直接的業務聯系外,還利用黃河三角洲豐富的土地資源投資建設了七十萬畝蘆葦原料基地和六十萬畝三倍體毛白楊速生林基地。

  記者采訪李建華時,他剛剛從生產車間回來。公司整體從德國引進的一條年產十六萬噸高級雜志紙的生產線正投產運行。李建華說,公司馬上要引進第二條生產線了,到二00五年,公司機制紙年生產能力將達到一百五十萬噸,出口創匯達到兩億美元以上。

  李建華說,“大浪淘沙,入世后的激烈競爭對提高中國造紙業的集中度、加快現代化進程是件好事。”他認為,中國造紙業應該強強聯合,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組成“聯合艦隊”,從而在入世后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中新社記者劉麗

所屬專題:
中國紙業與WTO  
相關報道:
加入WTO后亞洲包裝中心在中國建立正逢其時
中小造紙企業迎接WTO面臨的挑戰談幾點看法
我國即將加入WTO 紙業和報業應加強合作
關于新聞紙行業的發展和加入WTO對其的影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