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北京大學舉辦的“WTO與中國民族產業高級論壇”上,北大經濟學院副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劉偉教授認為,加入WTO長期內必然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但短期內帶來的商機并不大,大家應做好面臨三大挑戰的準備。
第一,可能增大改革的難度,F在國家的兩大目標是西部開發和“走出去”,非常具有戰略意義。與以前國內改革相比,加入國際競爭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引進來”主要是政府穿針引線,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可以先試點,條件成熟后再推廣。“走出去”就得全看企業自身的“十八般武藝”了。不可能試點,也不存在造假,關鍵是制度的變化,需全面打造市場體制。例如就業,雖然可能會使在外企工作的人數增多,但是外企畢竟分割市場份額,短期內失業人數將增多。而我國每年僅出生人口就頂得上一個澳大利亞,就業壓力比較大。
第二,加重人才危機。中國企業不缺人,但缺高素質的人才。大量外企進入后,會從國企中“挖”走優秀人才,實現員工本土化,并且會按照國際價格提供薪金、福利待遇,很少會有人才不動心的,這是一大批真正尊重知識的“狼”。我們必須加強“人才工程”的建設和體制的轉變,否則外企領導著我們的一流人才將和我們二流人才領導下的二流體制企業去開戰。
第三,把缺少企業家的威脅空前擴大。企業家需要具備三大素質,敢于創新的思想、對企業的責任感和經營管理能力、良好的信用。在傳統體制下,企業家干好干壞可能都一樣,因為不用承擔經濟責任。在完善的市場體制下,沒有經濟責任,什么也不能做。這在西部開發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現階段基礎建設,關鍵還是制度創新和企業家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