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造紙行業從80年代調整原料結構,大力提倡、推廣廢紙造紙,取得了成功,現在廢紙在全省造紙纖維原料中占的比重超過76%。目前,利用廢紙造紙已成為全國各地造紙企業的熱點。世紀之交,浙江造紙業要繼續保持造紙大省、強省的地位,更需認真思考今后浙江省造紙原料開發利用的方針。
浙江省造紙原料的市場依賴性較大,易受市場的供需與價格波動的影響。拿廢紙來講,國外廢紙回收率高達70%,而浙江省雖較其它省份高,但也只有30%多一點,還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利用。浙江省其它的原料開發利用也應列入“十五”研究課題之一。臺灣省1998年產紙與紙板422萬噸,其原料為:自產木漿34萬噸,進口木漿81萬噸,進口廢紙100萬噸,省內回收利用廢紙279萬噸。我國第一產紙大省山東,1998年產紙279萬噸,所用原料為木漿10%,廢紙漿20%,自制麥草漿70%。而中國造紙協會提出的“十五”造紙纖維原料方針為:提高木漿比重,有效利用國內外廢紙,合理利用非木材纖維原料。
一個行業能否持續發展,除了效益、環保、市場等因素外,原料供應是一個重要的保證,F在技術進步了,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又為企業開發原料帶來了機遇與動力,但必須充分認識到,下一步造紙原料結構的調整難度較大,決不是造紙行業一個部門所能推動的,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規劃協調。
造紙行業是污染大戶,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造紙行業無論是木漿、草漿(2.5萬噸/年以上),還是廢紙造紙,從技術上都能做到達標排放。浙江寧波中華紙業噸紙用水量只有23噸,廢水排放CODcr小于100毫克/升。
事實證明,造紙并不一定污染,造紙也可以少污染甚至不污染,不能拿以前的眼光來審視現在的造紙企業。關鍵在于要“寬”、“嚴”結合。“嚴”就是要嚴格執行國家的環保政策與標準,“寬”就是既要有適當的政策導向與扶持,也要有環保技術的支持,研究開發高效、低廉的環保設備與化學品,研究開發變廢為寶、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這也是關系到浙江省造紙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之一。
1999年,浙江省造紙行業統計口徑產量為245.95萬噸,估計全省全社會造紙產量近300萬噸,實現利稅19億元,已成為浙江省傳統優勢產業。浙江省政府已把造紙工業列為“十五”重點扶持壯大的優勢產業,作為“十五”工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之一。“十五”浙江造紙業發展重點是:繼續扶強扶優,發展壯大優勢骨干企業,提高生產經營的集中度,重點擴大提高工業技術配套用紙、特種用紙、高檔包裝紙板,開發高檔信息用紙,加強原料的開發利用,加大治污力度,加強環境保護,促進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預計到“十五”末,浙江全省造紙產量將達到500萬噸,銷售收入近200億元,利稅30億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屆時,浙江全省年產100萬噸企業1家,50萬噸企業1家,30萬噸左右企業2家,20萬噸企業3家,10萬噸左右企業5-6家! 。20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