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將隨著人類的大量開采和耗用而日益減少。而唯有生活垃圾,是地球上唯一一種不斷增長同時又被不斷浪費的資源。將垃圾變廢為寶進行循環利用,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一切的前提,取決于———
中心城區垃圾分類
五年內要全面實行
筆者近日從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獲悉,繼去年全市600多個小區實行垃圾分類收集后,本市今年將在徐匯、黃浦、盧灣等中心城區再新增300多個小區。到今年底,上海中心城區的垃圾分類收集面將達到30%,有近1000個小區的居民告別以往垃圾混合投放的習慣。
據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處長丁靈童介紹,垃圾分類收集是實現城市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利用的前提。為此,本市今年在積極擴大中心城區小區垃圾分類收集的基礎上,還要建設一批垃圾分類收集示范小區,同時在部分小區內批量增加小型生化處理機以鼓勵有機垃圾的就地消耗,變廢為寶。預計到2005年,上海的中心城將全面實行垃圾分類收集并建成多種處置方式相結合的生活垃圾處置系統。
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爭取十年之內實現
業內人士呼吁:上海應加快推行垃圾分類收集以及與其相配套的各項措施,爭取在2010年前實現上海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要實現這一美好前景,首先要使人們對垃圾有一個重新認識!笔袕U棄物管理處處長丁靈童認為,第一步是要在全社會倡導一種氛圍,讓市民知道垃圾也是寶,并且通過宣傳和管理逐漸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
其次,要利用經濟杠桿,調動起居民和環衛部門的積極性,自覺做好垃圾分類收集。小區內搞分類收集,保潔員的勞動量肯定要加大,能否給予一定的崗位補貼?另外,是否可以對自覺實行垃圾分類的居民或單位給予一定的優惠或獎勵政策?或者嘗試推行環衛有償服務,征收一定數額的垃圾處置費,用以補貼垃圾分類收集所需的經費。
此外,除了源頭控制,垃圾后序處理設施等配套技術的完善也要快步跟上。如果能盡快改變上海目前垃圾仍以填埋為主的處理方式,建立起填埋、焚燒和回收利用“三足鼎立”的綜合利用體系,則上海的垃圾分類收集將真正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此外,作為垃圾分類的輔助配套體系,規范和發展廢品回收業和再生加工業也是重要的環節。
垃圾分類,你適應嗎?
———垃圾分類收集小區見聞
靜安區“達安城”是上海首批100個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小區,從去年6月開始實行垃圾分類以來,據說一直做得很出色?晒P者昨天走進達安城,第一感覺是奇怪:兜了一圈,竟然看不見那種專用的三色垃圾箱,倒是街上隨處可見的垃圾桶道路兩旁一個不少。沒有分類垃圾箱,這垃圾怎讓人分類倒放?
負責小區保潔工作的張女士釋疑道,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半年來,這里絕大多數居民已經能夠做到垃圾分類投放,每天在家里就自覺將垃圾一分為三:菜皮等廚余濕垃圾投入每個樓層的垃圾桶內;玻璃、廢塑料、廢紙等用馬夾袋裝好放在垃圾桶邊,物業管理公司每天兩次派人負責收集,并進行更加細致的二次分揀;至于廢電池等有害垃圾,每幢高層的大堂里都有一個紅色廢電池回收箱,居民會自覺將電池等投入箱內。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筆者走到4號樓,還沒進大門就見“吃”飽了一半的廢電池箱“站”在門口;走上2樓,樓道處垃圾桶邊上置放著三四個馬夾袋,翻一翻,果然是些報紙、碎玻璃、飲料瓶等。就在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拎著兩個塑料袋走過來。扔之前,只見她看看自己手上的兩袋垃圾,然后才將一袋扔進桶里,一袋放在桶邊!斑@樣做你覺得煩不煩?”這位姓王的女士說,沒啥煩,垃圾分類老早就該做了,這是件有利環保的好事。達安城從去年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她很高興,這說明上海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在提高。
出得達安城,筆者又直奔徐匯區康健新村康強坊,那里也是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 一進小區,眼前就是一個垃圾站,十幾個三色垃圾桶一溜放著,桶上貼著標簽。封閉的站房里一臺生化處理機正在工作,它是專門“吞吃”廚余垃圾的,可“吐”出來的卻是能夠種花的有機肥料。
一位70多歲的老太拎著一個馬夾袋走過來,看也沒看就往黑色垃圾桶里“咚”地一扔!鞍⑵,剛才你扔的是廚房間里的垃圾?你分得清這三個垃圾桶是放哪種垃圾的嗎?”
“摜錯箱子了?”老太一個驚訝:“我剛才扔的不都是廚房間里的東西?”老太又自顧自說道:“啥人弄得清爽這幾種顏色垃圾桶要摜啥垃圾。物業公司講是講過的,幾十年摜慣了,一下子改不過來。再講也不識字,看不懂桶上寫些啥!
負責康強坊垃圾分類收集的上海申城物業管理公司康強坊管理處的毛小姐介紹說,康強坊是一個比較老的小區,居民的環保意識相對差一點。物業公司和居委會已經做過好幾次宣傳工作,小區內也張貼了宣傳資料并且配備了完善的垃圾分類設施,但居民的自覺分揀工作仍舊做得不夠,看來還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目前大部分的垃圾分類工作,在靠物業公司的專職人員進行! 〗夥湃請2001年03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