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安莪紙廠拒絕整改引發群眾惡性抗議

  嚴重污染兩廣水源,引發群眾惡性抗議

  河水上漂著一簇簇的白色泡沫;濃烈的硫酸味彌漫在空氣中,讓人透不過氣來;鍋爐聲陣陣轟鳴,未經處理的紙漿中段廢水烏漆漆地不斷流進附近的大水河;10多萬立方米的廢液貯存在容量為22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中,四周水泥壩筑成的圍欄隨時有被沖斷的危險……這是前天記者在對廣東、廣西兩省水源造成嚴重污染,并驚動省人大主任張幗英的信宜市安
莪紙廠看到的一幕幕驚心場面。

  小小紙廠作惡粵桂

  安莪紙廠位于粵桂交界處的信宜市安莪鎮,是以就近山林的廢棄松木為原料,生產牛皮紙、瓦楞紙的一家小型鄉辦造紙企業。1988年投產以來經兩次擴建,目前年生產能力約4000噸左右。

  1999年以前,安莪紙廠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抽排到兩山間的V型壩和一處廢舊魚塘里,蓄滿或遇暴雨時便排入附近的大水河中。這條遭嚴重污染的大水河流經下游的信宜石朱砂鎮,再匯入廣西境內的黃華河,下游群眾怨聲載道。安莪紙廠因此“贏得”粵桂污染“大毒瘤”的惡名。1999年8月,該廠擅自建設了一個容量約為22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貯存廢液,但中段廢水仍然直排,且偷排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級環保雷打不動

  回頭再說這家安莪紙廠。該廠100多名工人均為當地半工半農的農民,工廠年生產能力不足5000噸,屬于典型的“十五小”企業,是國務院明文規定要取締的。雖然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不強,但其年納稅額卻占全鎮總稅收的40%。因此,當地政府對其比較“保護”,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三年來的整改處罰一直不能奏效———1999年,廣東省環保局接到群眾投訴后,對安莪紙廠問題進行處罰,并于去年12月向安莪紙廠撥款100多萬元修建了污水治理工程。但安莪紙廠以嚴重虧本為由,不顧群眾利益,閑置處理設施,繼續將廢水直排,并以停產假象和游擊戰術迷惑檢查人員。

  今年1月,省環保局責成信宜市環保局對安莪紙廠在1994年和1996年擴建時未辦理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信宜市環保局要求其停產,并處以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但直到7月省環保局聯合各部門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其仍未停產。在給省環保局的答復中,當地鎮政府仍堅持該廠要“治理后恢復生產”。就在前天上午,面對數位領導及新聞媒體,安莪紙廠的王廠長還堅稱他們“沒有偷排,是漏排,因為魚塘有缺口”。

  下游鄉鎮深受其害

  前天下午6時,在石朱砂鎮,該鎮關鎮長及幾名群眾代表憤怒地對記者訴說他們深受污染之害。

  關鎮長說,該鎮人口的惟一飲用水源就是被安莪紙廠污染了的大水河,這些年來,由于河水污染嚴重,當地居民不得不建一水塔作為飲用水源,而水塔資源有限,農田灌溉以及居民的日常洗漱經常得不到保證,群眾怨聲載道。據反映,每天上游排放廢水時,河水便變成墨黑色,覆蓋了整個河面上的泡沫被微風一吹就會漫天飛舞,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氣味。從1991年開始,河里的魚沒了,更別說游泳了,蹚水過河皮膚就發癢,雞鴨要是喝過河水都會死掉。

  由于上游長年排出廢水,石朱砂鎮的沙土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由于含堿量太高,幾位準備來此投資的人都打了退堂鼓。

  強制切掉污染毒瘤

  為切除安莪這個污染“毒瘤”,廣東省環保局發起了這場邀請廣東各大媒體積極參與的力搗安莪紙廠污染活動。昨天上午10時,在安莪紙廠會議室,省環保局監督處徐處長明確表示,該廠一定要關停,希望紙廠方面不要再抱僥幸心理。信宜市委領導也明確表態,一定會配合環保部門,將這個污染大戶強制停產。昨天,當地電力部門已切斷了安莪紙廠的電源,該廠處于停產狀態。該廠已貯存的廢液將尋找技術處理后再行排放。

  鑒于安莪鎮40%的財政收入來自該紙廠,信宜市領導表示,將利用該廠廠房進行其它無污染生產,如信宜市傳統的竹編工業、木工業、石器等,尋求新的經濟發展途徑。

  環保意識也是效益

  一個經政府扶持發展起來的納稅大戶就這樣被迫關停。安莪鎮領導們心里也許悔不當初。

  有關人士給記者算了筆賬:1噸紙售價3000多元,生產1噸紙總成本是800元。如果按正常程序處理污水,1噸紙的生產成本要增加80-100元,紙廠并非無利可圖,無非是少賺一點。但該廠卻一而再、再而三對政府給予的整改機會置之不理,最后落得這樣的下場。

  如果安莪紙廠的經營者能有一點環保意識,事情也許不至于如此?上,有些人的腦子有時就是轉不過彎,盡管這個彎不大。(2001年09月04日 金羊網-新快報)


相關報道: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