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8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的南京,經過兩年的實踐,垃圾分類收集工作走向規范化,逐步實現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目前,該市資源回收員從當初的百余人發展到近千人,垃圾資源回收量從每月十幾噸發展到近3000噸,取得了可喜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為了搞好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南京市委、人大、政府領導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這項工作1999年7月在1個居委會、6個街道先行試點。在試點基礎上,去年3月在全市推開。為保證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正常運轉,該市及六城區均成立了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專人設立辦公室,85%的街道也成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初步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格局。
垃圾分類收集涉及千家萬戶和方方面面,為動員群眾戶戶參與、人人動手,南京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宣傳發動,營造濃厚的氛圍。
為了建立垃圾回收網絡,南京引入競爭機制,收編“破爛王”,擴大回收力量,從而形成了一支專業回收員、保潔員、環衛職工、物管人員“四位一體”的近千人的回收隊伍。同時,對經過普查證照齊全的221家廢品收購站兼并聯網,其中38家已掛牌,作為街(鎮)定點收購站。南京還注重從娃娃抓起,建立學生回收網絡,鼓勵學生自覺搞好家庭垃圾分類,以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所學校影響一個社區。全市基本形成了一個專兼結合、條塊結合、街校結合、分布合理、方便居民的垃圾回收網絡。
該市市容委還把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納入各區市容衛生綜合考評,同時,制定了資源回收員管理暫行辦法,嚴格規定回收員統一著裝、持證上崗、公平交易、文明服務,不準挑肥揀瘦,不準拒收有害垃圾。把垃圾分類收集納入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回收垃圾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大大提高。
據統計,1年多來,全市共回收垃圾資源14萬多噸,節約垃圾處置費47.5萬元;減少車輛運輸4796臺(次),少支出運輸費43.5萬余元,僅兩項共節。梗比f余元。此外,南京造紙廠將廢紙再生成各類紙品,水閣垃圾場將利用沼氣發電,臺灣東申國際環保有限公司將來寧投資建設有機復合肥廠。垃圾資源的循環利用,不僅推進了垃圾資源化,而且促進了垃圾經濟產業的形成。(2001.08.15)
|